水仙根

【水仙根】水仙根介绍

【别名】
水仙秋根、水仙头
【汉语拼音】
shuixiangen
【成份】
含伪石蒜碱、石蒜碱、多花水仙碱、漳州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 。水仙生物碱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 。
同属植物白水仙鳞茎中含白水仙胺、石蒜碱、多花水仙碱、雪花莲胺碱、石蒜胺碱及伪石蒜碱 。
【加工采集】
春、秋采挖较佳 。将根头挖起后,截去苗茎、须根,洗净泥沙,用开水潦后,晒干;或纵切成片,晒干 。
【药材鉴别】
鳞茎呈圆形,或微呈锥形,直径约4~5厘米 。外面包裹一层棕褐色的膜质外皮,扯开后,内心为多数相互包裹的黄白色瓣片(鳞叶) 。质地轻,无甚气味 。以个大、内心充实者为佳 。
【药理作用】
1.2.2.1.对子宫的作用粗浸剂对豚鼠、兔与猫的离体及在体子宫都有强大的兴奋作用,小剂量引起紧张度增加,大剂量可出现强直性收缩,对离体豚鼠子宫作用更显着,对怀孕豚鼠有明显的坠胎作用 。2.2.抗肿瘤作用:水仙总生物碱20-30mg/kg腹腔注射对大鼠Jensen肉瘤、小鼠Crocker肉瘤及艾氏腹水癌均有明显疗效 。3.抗病毒作用水仙煎剂对小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ymphocyticchoriomeningitis)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体外试验亦有效 。
【炮制】
《本草会编》:"五月初收根,以童尿浸一宿,晒干,悬火暖处 。"
【功能主治】
治痈肿疮毒,虫咬,鱼骨哽 。
①《纲目》:"治痈肿及鱼骨哽 。"
②《本草再新》:"治痈疽疮毒,排脓消肿,解热,去风,疗百虫咬伤 。"
③《岭南采药录》:"取头部捣烂,敷治乳痈;又治一切毒痈疽,捣烂敷之,能散毒 。"
④《四川中药志》:"治耳前后肿,颊肿 。"
【性味】
①《纲目》:"苦微辛,滑寒,无毒 。"
②《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有毒 。"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
【宜忌】
本品有毒,不宜内服 。
【副作用】
粗浸剂灌胃能使鸽呕吐,狗每天肌肉注射16mg/kg,共10天,第1、2天均有呕吐,以后即能耐受,中间死亡1只,另2只停药后观察1个多月未见异常,中毒症状为活动减少,食欲及体重明显下降,1及4mg/kg者则无明显表现 。用药狗末梢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均有明显增加,且能维持较长时间,而一般抗肿瘤药多使白细胞数降低 。小鼠腹腔注射总生物碱半数致死量为182mg/kg,亚急性试验(每天腹腔注射1次,共10天),大鼠为23mg/kg,小鼠为59mg/kg 。
【归经】
心;肺经
【植物形态】
水仙,多年生草本 。鳞茎卵球形 。叶基生,直立而扁平,宽线形,长20-40cm,宽8-15mm,先端钝,全缘,粉绿色 。花茎中空,扁平,几与叶等长;伞房花序有花4-8朵,花轴承平伸或下垂;总苞片佛焰苞状,膜质;花芳香;花梗突出包外;花被管细,近三棱形,长约2cm,灰绿色;花被裂片6,卵圆形至阔椭圆形,先端具短尖头,扩展而外反,白色,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不皱缩,短于花被;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内,花药基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3列 。蒴果室背开裂 。花期春季,果期4-5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