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宠物经济的AB面( 四 )
任海涛觉得这种也不太靠谱,他认为视频可以教主人口令动作,但奖励时间很微妙,控犬节点通过视频没法解决 。
如果主人也是生瓜蛋子,这基本上就是无效操作 。
任海涛不太认可线上操作这一套,对于线下开分店也不感兴趣,在没有资本加持前提下,一个人单店经营的模式足矣 。
有此佛系心态的不止是任海涛,本次受访的多位创业者都表示“随缘经营” 。
大大是民间动保组织的一位普通救助者,平时也做些宠物零食帮补家用 。一年前,她和朋友开始研发狗粮,从研发到生产历经波折,据说负责研发的同事头都快搞秃了 。
大大的狗粮品质还是不错,冻干颗粒肉眼可见得多,这种卖相非常适合推广,他们始终坚持不做精美包装,不做宣传,利润也比较随缘 。
反正依靠老客户介绍新客户,也能满足他们的销售目标 。
宠物美容店老板小蒲,从业已经十年了 。三年前,他关掉了一家位置更好的门面,转头选了一个租金便宜近两倍的位置,将收费标准下调了25%,继续经营得有滋有味 。
小蒲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在贵的位置经营,人流量和客单价是上来了,运营成本也水涨船高 。小蒲坚持的原则就不请员工,不开分店,自己和老婆就是整个店的生产力 。
做宠物美容不是一锤子买卖,顾客一旦信任你,忠诚度就会很高 。所以对于他这种店而言,人流量反而是次要,更重要是搞好服务,降低运营成本 。
目前小蒲的毛利润率在20~30% 。对他而言,请员工和开分店,就意味着不确定性,与其经营不确定性,倒不如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
这种佛系粗放式经营在宠物行业并不少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下游的一种普遍经营现状 。
许多老板和前文提到的小郭医生秉持着相同的态度:因为喜欢,利润薄一点也没事 。因为喜欢,守着小店就很满足 。
对于利润,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计算方式,而且他们当中许多人和大大一样,同时也兼做着动物救助的工作,这些都是无偿的 。
当然,肯定也有一些从业者是为了生计而入行的,而且不在少数 。
据左左观察,不喜欢的人假如长期面对这些猫猫狗狗,那真的是种折磨 。因为在医疗或者养护过程中,大多宠物不像平日逗弄时那么可爱 。
从现实层面来讲,这的确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利润是透明的,只要不赚黑心钱,其实很难做到暴利 。
这一行所能带来的附加价值又是有限的,至少不会给人带来特别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对一些喜欢猫狗的人而言,这些动物所带来的情绪价值也可以算作职业收获的一部分 。
而这种计算方式,恰恰构建了资本最难以深入渗透的地方 。
隐秘的角落宠物行业是一个规模足够庞大的市场,也是一个链路极长的特殊产业 。
它涵盖着宠物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喜怒哀乐 。同时因为宠物不会说话,宠物主观念参差不齐,相比一般的行业,更难以建立信任感 。
链路太长的行业,前后端的整合和闭环往往难度巨大 。
对资本而言,一方面需要解决产业碎片化的问题,让分散在各个领域的资源实现跨界整合;一方面还要担当观念的传播者,为制定行业规则埋下伏笔 。
目前投资机构染指最深的领域就是宠物医院 。因为医疗相对而言是更容易进行资产整合的地方 。同时也更容易规范标准,制定规则 。像高瓴资本投的最多的就是医院 。
在其它领域,资本的优势似乎很难击中靶心,因为一个长期驻扎在社区本地的店主,既是成本价格无敌的经营者,又是片区内顾客的老朋友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