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宠物经济的AB面( 三 )


其实有疫苗可打还算幸运,小郭的一位师姐对人用狂犬疫苗过敏,唯一的“补救方式”竟然只有意外险 。
除了看得见的职业伤,对一线工作人员而言,看不见的感官伤害同样存在 。大量的毛屑吸入鼻子会影响呼吸道健康,猫叫犬吠还会影响听力,让心情烦躁 。
与沟通带来的摩擦相比,这些肉体感官上的伤害似乎又不算什么了,从业者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也最伤人:你们干这个的都能被伤到,这肯定不是我家宠物的责任 。
另一家宠物连锁医院的合伙人Leo,对于宠物医生的职业地位颇有微词:“在大部分人心中,我们始终就是个兽医,他们觉得宠物医院是服务场所,而不是医疗机构 。有些人优越感爆棚,对待我们的态度可以说是盛气凌人 。”
近十年来,宠物黑诊所的泛滥,加剧了这个行业的矛盾 。
宠物医生从一个正规职业逐渐变得不受待见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兽医行业门槛低、行业内幕多,收费高,且高得没有技术含量 。
其实培养一名合格的兽医,难度非但不低,甚至和培养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的成本不相上下 。可同样是本硕连读,毕业后薪资却比同龄人差一大截 。
即便是在一线城市,一位宠物助理医生的月薪也不过4000~8000元左右,每天还要工作12个小时 。
社会地位更是无法与人类医生相提并论,而且同样会遇到“医闹” 。
Leo医生所在的医院,曾经就遇到过宠物主把治疗好的猫接回家后,刻意又把它弄生病,然后再带到医院找麻烦 。
或许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学兽医的人不少,真正做宠物医生的不到10%,做其它兽医的就更少了 。
根据百度地图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全国宠物医院就已经有近2万家了,宠物医生更是近10万名,但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的人员不足6成 。
不止于此,伪造营业执照等现象也尤为突出 。
这个行业还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很多宠物医院的医生都很年轻,因为没什么经验所以过度依赖数据和仪器,让诊疗过程变得冗杂 。有些医术低下的,甚至可以把小病搞成命案 。
合格的宠物医生成了稀缺资源,滥竽充数的却在搅乱行业,种种矛盾累积在一起,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一些真正优秀的宠物医生也时常受到职业蔑视 。
 “干我们这行,能坚持下来的,大多都是因为喜欢 。”
【投稿|宠物经济的AB面】小郭医生认为,如果纯粹只是为了挣钱,干这行可能很难坚持走得长远 。而正是因为喜欢,小郭医生所在的医院里,大多医生都在这里工作了7年或者10年以上 。
还有不少从业者也表达过相似的观点 。因为喜欢,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精力,也正是因为喜欢,为行业埋下了大量“佛系经营者” 。
这看起来关乎情怀,却又不仅仅事关情怀 。
“不奢望做大,做大了不好把控服务和利润”任海涛是一名从业近十三年的训犬教练 。
一片四百平的楼顶花园和两间放满笼子的屋子,就是任海涛平日矫正狗狗行为问题的场地,他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与左左有些相似 。
“所谓训犬先训人,训练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 。狗也有惰性思维,好的狗是训练出来的 。优秀的狗是不断训练出来的,所有的问题都源于犬主的日常坚持,每天重复强化巩固 。”
因为观念差异的问题,任海涛甚至遇到过一些客人直接将狗交给教练,整个训练过程自己完全不参与,回去之后如果狗还不听话就责怪教练没教好 。
这两年互联网上开始逐渐兴起“线上训狗”的模式,一些机构打着“狗语者学徒”的旗号,将曾经必须经由教练指导的过程转为了视频教学,由宠物主施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