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陈根:保“量”追“质”,睡眠为什么这么重要?( 三 )
【投稿|陈根:保“量”追“质”,睡眠为什么这么重要?】其中,有研究显示,在入睡后不久出现的非眼动睡眠状态下,信息会从大脑的海马区转移到大脑的皮层中,而记忆也就因此被保存了下来 。同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会反复出现多次,并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转换到浅睡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记忆将被整理并固化 。
提高免疫力是睡眠的第三大使命 。在睡眠期间,人体会释放细胞因子,这对于调节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攻击或处于压力下时,细胞因子的需求量会增加 。细胞因子水平在睡眠中增加,因此睡眠不足会阻碍身体抵抗感染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身体在遭受任何感染时往往睡眠更多的一个原因 。
发表在 Sleep 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15名受试者在正常和严重睡眠剥夺条件下的白细胞计数 。在研究的第一部分,15名参与者遵循一周8小时的严格睡眠时间表 。在研究的第二部分,受试者接受了29小时的连续清醒期 。研究完成后,对参与者的白细胞计数进行了比较,发现一种被称为粒细胞的白细胞对睡眠剥夺的反应是身体应激反应的典型方式,尤其是在夜间 。
从休息到记忆,再到免疫,睡眠的三大使命赋予了睡眠更多的意义 。
备受青睐的大脑折磨方式尽管不断有研究强调良好睡眠的重要性,但越来越多与不良睡眠相关的行为却似乎依然不可避免 。当前,熬夜成为现代人一种备受青睐的大脑折磨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受困于睡眠的障碍,真正能睡够的人更是寥寥 。
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仍然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彼时,人们将连续两天的休息日,视为理所当然的事 。当人们离开办公室或者其他工作场所时,工作就结束了,商店通常也不会在周日营业 。但是没过多久,人们的生活方式就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永远改变了人们沟通、消费和工作的方式 。最初只有通话功能的手机,很快变成了蓝光的汇聚体,而人们则从早到晚地盯着这些蓝光 。一刻不停地保持联系的想法,成为一种常态,24×7的全天候工作心态也应运而生 。传统的每晚8小时睡眠,自此成为了过去 。
在《2018中国睡眠质量调查报告》中,16%的被调查者存在夜间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的问题,表现为24点以后才上床睡觉,并且在6点之前起床;而有83.81%的被调查者经常受到睡眠问题困扰,其中入睡困难占25.83%,浅睡眠者有26.49%,睡眠问题严重 。
2021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睡眠调查报告》的数据更是让人震惊 。仅我国,就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其中,超过 3/4的人,晚上11点才能入睡 。近1/3的人,凌晨1点后入睡 。并且,受疫情影响,人们睡觉时间多了,但入睡时间也变了 。人们整体入睡时间延迟2-3个小时,对睡眠问题的搜索量则增长43% 。
睡眠问题已经不可忽视,想要改善睡眠障碍,一方面,需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作息规律 。要知道,“睡得少”对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会持续存在,而这不是补觉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作息规律 。其中,授时因子是影响人们睡眠早晚的关键 。
常见的授时因子包括光线、温度、社交活动以及药物调节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人的昼夜节律产生影响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授时因子会产生差异,昼夜节律也在经历改变 。比如,对于孩子而言,做数学题正确率最高的时间是早晨,但对年轻人来说,数学能力的高峰却是晚上 。这是因为孩子和年轻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昼夜节律也有区别 。但总之,晚睡早睡,都不如规律睡 。
推荐阅读
- iphone|苹果教你如何让 iPhone 电池保持健康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