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小马智行元气大伤,独立自动驾驶公司路在何方?( 四 )
早在2018年12月份,小马智行便上线了Robotaxi项目PonyPilot,其是首个在中国落地的Robotaxi服务的公司,截止去年在全国完成8万多次打车订单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小马智行升级了PonyPilot+服务 。从官方披露的信息看,这些提供PonyPilot+服务的Robotaxi均以雷克萨斯RX450h为基础打造,搭载了小马智行研发的第五代L4级别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系统 。
文章图片
图源小马智行公众号
据连线出行通过公开资料查询,小马智行还将与T3出行进行合作,布局Robotaxi在长三角地区的运营 。这也意味着,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进入多城市乘用车运营测试阶段 。
同时,作为运营服务商的角色,小马智行也将与丰田、比亚迪、广汽集团、中国一汽等车企展开合作,将自动驾驶技术搭在到各品牌的电动车 。
从商业化的角度看,Robotaxi是无人驾驶最被市场看好的领域 。但目前,Robotaxi车队仍普遍采用“安全员+无人驾驶系统”体系的情况,运营成本仍然较高,去掉安全员是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 。而高速公路干线物流运输市场空间很广阔,无人驾驶领域与重卡的结合还是一个蓝海市场 。
正因如此,小马智行并没有因此次的业务调整而放弃对无人驾驶卡车的布局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小马智行副总裁、卡车部门总负责人李衡宇仍负责该业务,未来会继续加大对卡车业务的投入 。
在此次业务调整前,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拓展到无人卡车业务上 。在去年疫情期间,小马智行在加州尔湾市和弗里蒙特市进行自动驾驶的无接触式货物运输 。
值得一提的是,小马智行还加入了整车制造领域 。据36氪报道,小马智行在上海嘉定设立了十多人的整车制造团队 。在造车方向上,小马智行的初步规划是制造乘用车,而在造车路径上,小马智行不排除与车企进行合作 。
正如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楼天城曾在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中表示,小马智行的目标是做virtual driver(虚拟司机) 。
整体来看,拥有L4级自动驾驶水平的技术,又将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到多品牌车上,并试图寻找多个商业化场景的小马智行,已经走在了众多自动驾驶公司前列 。
但即使作为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也还未走出一条能持续盈利的商业化道路,这也是当下所有独立自动驾驶公司们的共同困境 。
3 、“小马智行们”出路在哪? 如果说自动驾驶上半场比拼的是核心技术,那下半场比拼的则是商业化能力 。
“一家公司的进展快与慢,就得看产品与商业应用之间的距离,这是自动驾驶下半场唯一衡量标准 。”楼天城曾对出行一客表示 。
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曾对腾讯科技描述过资本对于商业化的看重情景 。“在投你之前,会问你如何做运营、看你的商业模型是什么、如何做到商业化落地,这样的问题在2019年开始问得越来越多 。”
在经历了2017-2018年的估值泡沫期、2019年的行业冷静期后,资本对自动驾驶的态度变得更加理性 。将眼光放到更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智能化也是车企们永恒的命题 。作为电动汽车智能化的重要一环,拥有自动驾驶技术的创业公司们,则受到了布局电动汽车车企的青睐 。
据连线出行不完全统计,小马智行背后的投资方有丰田汽车、中国一汽两大集团车企,文远智行背后则有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支持,Auto X吸引上汽集团入局,Momenta背后更是集齐了丰田、上汽、通用、蔚来四家车企 。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则选择了投资无人配送初创企业新石器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