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进步 。那么“口语诗”和“丑书”的是文化倒退吗?笔者认为 。答案是否定的 。下面 。我从几个方面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仅供参考 。
一、一种文化是进步 。还是退步 。有其标准 。
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 。到底是代表了一种进步 。还是代表了一种退步 。是有衡量标准的 。这个标准就是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 。即经过时间的检验 。证明了这种文化现象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 。一种文化现象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就是进步的 。反之 。就是退步的 。
二、几种文化现象的定位
文言文到白话文、“口语诗”和“丑书”都应该属于文化现象 。那么如何来定位它们呢?笔者是这样看的:
1、从文言文到白话文

文章插图
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 。文言文一直承载着记录与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白话文的出现 。加速了文言文退出历史舞台的步伐 。
相较于文言文的晦涩 。白话文迅速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 。主要源于其对于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
根据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标准 。文言文走向白话文是一种进步 。无可争辩 。
2、“口语诗”

文章插图
“口语诗”就是口头语言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话 。只不过带点儿诗意而已 。从历史来看 。我国的“口语诗”出现还是比较早的 。《诗经》中就有 。那是古诗中的口语诗 。新文化运动出现之后 。刘半农、胡适等都有过口语诗歌的创作 。当代的田间先生、臧克家先生等也写过这种作品 。现代口语诗歌就更多了 。也不乏名家有所涉猎 。但都不是主流情况 。
根据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标准 。“口语诗”只是一种文化现象 。丝毫没有形成过潮流 。受众面也非常狭窄 。因此它的出现 。根本谈不上文化倒退 。也上升不到这个高度 。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进步,那么口语诗和“丑书”是文化的倒退吗?为什么?】3、“丑书”

文章插图
“丑书”是现代的产物 。是指在许多展览作品甚至获奖作品在创作时“不往美观上去写” 。有意漠视用笔 。破坏结体 。夸张变形等等 。
相比书法的主流书写情况 。“丑书”的受众面极其狭小 。注定不会动摇主流书法的根基 。
根据朴素历史唯物主义标准 。“丑书”只能算作一种文化现象 。其天生的狭隘性注定其不可能影响社会文化大的发展趋势 。根本上升不到这个高度来加以讨论 。不能算作文化倒退 。
综上所述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进步 。是被朴素历史唯物主义标准已经证明了的 。而“口语诗”和“丑书”只能归为两种文化现象 。它们先天的狭隘性 。注定了它们不会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向好发展 。算不上文化倒退 。
其他观点:
没有烂苹果的出现 。就无法印证好苹果的诱人!
其他观点:
文言文到白话文不是倒退 。
文言文只不过是文人写书作文用的 。老百姓还都是讲方言或者说白话文的 。要不然民间为什么会存在很多方言呢?就像我们这个地方农村仍然说方言 。不可能人人都普通话 。就像古人一样不可能人人都讲古文 。满口之乎者也 。
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方式不一样 。古代没有那么多课程 。主要是古典经典书籍 。四书五经等是其主要内容 。古人读书就是整天背 。抄写这些内容 。所以他们具有这样的功底 。近现代工业革命的发展 。使得社会生存率提高 。使用文言文不方便交流 。所以白话文就成了必然选择 。当时倡导新文化运动 。也使得白话文成为主流 。
当然像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演义大部分都是用的白话文 。通俗易懂 。老百姓一看都明白 。
所以是进步 。不是倒退 。
丑书 。是一种瞎胡闹 。就好比小时候用尿和泥玩一样 。是闹着玩 。自己开心就好 。不管孬好 。不管泥和的好不好 。大家心情好就行了 。但不要在网上炫耀 。否则会让人感到骚气的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边境风云,中印谁能长期对峙,而不吃亏?
- 背文言文有什么方法?
- 大家都知道的欧美影视演员中有哪些超级硬汉?
- 中印边界冲突会如何收场?
- 必须收藏的3个高质量搜索引擎 磁力搜索引擎哪个好
- 将古语读音修改得更通俗是否还能让现在的读者感受到古韵?
- 如何看待中印边境冲突问题?
- 如何将下段精美的诗词改为古诗,大意一致,诗体不限?
- 眼睛特别漂亮的欧美男星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