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妹跟我开玩笑 。说 。我的校友里除了列宁和普京 。她还知道巴普洛夫 。然而 。她知道巴普洛夫并不是因为他超高的医学成就 。而是因为她的朋友圈里 。所有搞早教的都会发一句“孩子从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 。那么你就晚了两天” 。

文章插图
【现在早教课盛行,到底值不值得去上?在家怎么给宝宝做早教?】说实话 。我是没有听说过巴普洛夫的这句话的 。在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范畴里 。从大学到博士都没有学习过巴普洛夫的理论 。但是我认不认同这句话呢?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
孩子一出生其实就具有学习的能力 。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说话 。读读诗 。这些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都是有好处的 。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 。我认为孩子必须上早教课 。其实孩子应不应该上早教课是要看个人的家庭的 。

文章插图
我说这句话并不是 。家庭条件的好坏 。而是家庭成员的早教意识 。
情况一:家庭成员比较重视孩子早期教育 。并且有时间陪伴孩子 。
这种情况 。是比较喜闻乐见的 。
这样的家庭父母或者祖父母可能愿意花很多的时间陪孩子玩 。现在也有很多公众号和媒体可以教家长怎样带孩子玩 。
家长完全可以通过游戏等形式来发展孩子的触觉、视觉、听觉……来帮助孩子早教 。
那么这种情况 。孩子是不需要借助早教课的帮助的 。
情况二: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这种情况下 。早教课可以帮助祖父母或者孩子的看护者去培养孩子的一些能力 。
早教课的必要性就比较明显了 。

文章插图
所以说 。如何选择看的是家长 。而不是孩子 。
其他观点:
现如今“教育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已然蔓延到学龄前 。各种早教机构 。多如繁星 。放眼望去:亲戚邻居家孩子 。不是参加了这项就是参加了那项 。家长最不缺的就是“育儿焦虑” 。在跟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在对不确定性的担忧中 。这种焦虑愈发强烈 。看到别人家孩子上 。自己坐不住了:他们上我家孩子没上 。是不是比别人起跑晚?早教到底有用没?有用我也要!
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 。

文章插图
首先 。啥是早教?通常是指学龄前(6岁前)的教育 。
包括让幼儿读、写、算 。这属于“知识教育” 。被一些家长追捧 。认为可以为今后上小学做铺垫 。帮孩子上得更轻松 。提供这些服务的大多是私立幼儿园、幼小衔接班、日式早教 。我们姑且称之为“知识型早教” 。
也包括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生活习惯、与人交往、艺术感知、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等 。提供这些服务的主要是美式早教和蒙氏早教中心 。看起来挺高大上 。有条件的家庭也乐此不彼 。我们称这种类型为“玩乐型早教” 。
甚至有人建议早教从怀孕开始 。组织孕妇参加各种课程 。给胎儿早教 。吃各种保养品 。我们称为“胎教”吧 。
无论哪种都有人上 。都有自己的理论 。而且呢 。机构人员往往会让家长认为错过 。就“损失大了” 。

文章插图
其次 。你想要那种形式?
现在很多家长会让孩子提前学读写、算术 。为将来上小学、中学打基础 。比如听起来很高端的“日式早教”就是这种形式 。还有很多明星都送自己孩子参加这种早教 。
如果是这种形式 。我劝你打住 。
为啥呢?对孩子有害 。上世纪70年代 。德国政府资助了一项研究:选择了100个幼儿园 。50个以玩闹为主 。我们称之为玩乐型幼儿园;50个以教授知识为主 。我们称之为知识型幼儿园 。将这两种幼儿园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比较 。一开始呢 。的确知识型幼儿园出来的孩子 。看起来啥都懂 。很聪明 。很有优势 。上小学后 。刚开始学习也更好 。毕竟算术、读写 。人家都学过 。老师讲得人家都懂 。心理上会非常自信 。有优越感 。家长也感觉倍儿有面子 。然而 。到了小学四年级 。知识型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开始“后劲不足”了 。成绩显著低于“玩乐型幼儿园”出来的孩子 。这还不算完 。这些被提前教育的孩子 。在情感和交往能力上 。不如正常孩子 。这个结论后来被多次重复 。美国也做过类似的实验 。他们发现知识型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更冲动 。情绪化 。违反学校纪律的比率比正常孩子高 。
推荐阅读
- 大樱桃现在可以浇水吗?
- 为什么风清扬能在思过崖隐居多年,而刘正风、梅庄四友、东方不败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 苏州高铁站怎么去 苏州高铁站到周庄怎么坐车
- 苹果手机上的小圆点怎么设置?苹果14手机小圆点怎么设置
- 怎么查看自己的qq邮箱号?怎么查我的邮箱
- Win11电脑卸载的软件怎么恢复 电脑卸载的软件怎么恢复
- qq被删除的聊天记录怎么恢复?qq恢复某个人全部聊天记录
- 如何成为一名国际学校英语老师?
- 天猫店铺申请条件及费用 淘宝和天猫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