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牛”钉子户:断水断电挖成“孤岛”都不搬,最终败给现实

资料图
弄到最后,绝大多数都会成为一笔“糊涂账”,只留下网友们吵得不可开交,誓要争辩出一个对错 。
但世事无常,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对与错 。
所谓拆迁 , 无非就是开发商和住户之间的博弈 。
博弈成功 , 便是拆迁成功,博弈失败,便会演化成一场“钉子户”事件 。
2004年,在重庆就曾经发生过一起“钉子户”事件 , 并在全国范围内闹得沸沸扬扬的 。
双方就赔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最终对簿公堂,法院判决开发商胜诉 。
但即使胜诉,开发商还是没能顺利拆迁 。
为保住自己的房子,住户吴苹夫妇甚至抱着煤气罐登上屋顶,誓要跟房屋共存亡 。
这场纠纷,一闹就是三年的时间 , 杨武夫妇也一度被称为重庆 , 乃至全国“最牛”钉子户 。
这三年期间,都发生了什么,吴苹夫妇又为何对拆迁如此抵制?
三年过后,开发商和杨武夫妇,又是否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重庆“最牛”钉子户,吴苹夫妇的故事 。
“钉子户”的女主人名叫吴苹,说起她,在当地也算是一号人物 。
1957年,吴苹出生于重庆市九龙坡区 。
父亲曾经在重庆市种畜厂工作,母亲则是李家沱饮食服务公司的一名员工 。
因为都是知识分子,因此二人在单位并非基层员工,而是坐办公室的小干部 。
每个月都能领到一份相当不错且稳定的收入 。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吴苹从小吃喝不愁,初中毕业后,便没有再上学 。
而是进入李家沱百货公司,成为马王坪百货商店的一名营业员 , 主要工作是卖布 。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练散打的杨武 。
两个人一见倾心,很快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并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 , 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
结婚之后 , 二人住进了杨武父亲修建的二层小楼,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钉子户” 。
这栋二层小楼始建于1944年,位于重庆市杨家坪鹤兴路17号 。
吴苹和杨武结婚后,便一直住在这里 。
1957年,因为政策原因,这栋房屋成为公共财产 , 被房管部门收走统一分配 。
直到1983年,两个人结婚后,吴苹向有关部门提交书面申请,拿回了这栋房产的产权 。
这栋二层小楼,才重新成为夫妇二人的私有财产 。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1993年 。
因为年久失修,这栋二层小楼变得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
于是,吴苹向有关部门递交申请 , 希望在原址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翻新,最终获得批准 。
几个月后 , 一栋砖结构的小楼拔地而起 。
资料图
挺拔、气派,一经建成 , 便成为村里最亮眼的建筑 。
路过的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
“杨家夫妇,真的是厉害,这楼盖的真气派!”
吴苹夫妇以为,他们能在这栋小楼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 。
却没想到 , 平静的生活被一纸拆迁令给打破了 。
2004年 , 重庆市九龙坡区鹤兴路进行旧城改造,沿街的204户住户和77户商户都被纳入拆迁范围 , 其中也包括吴苹夫妇的房屋 。
得知消息后,吴苹夫妇既兴奋又担忧,兴奋地是,房屋一旦拆迁 , 他们能拿到巨额赔偿款 。
担忧的是 , 杨老爷子在去世前,曾经交代过遗言 。
“这栋房产是祖宅,无论如何也要保留下去!”
思来想去 , 两个人最终还是做出“违背祖宗”的决定 。
“绝对不能干涉规划,只要开发商提出合理的补偿方案,房屋拆迁 , 也不是不可以!”
此时开发商和吴苹夫妇都以为,“拆迁”并非难事,只要补偿合理,很快就能完成 。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件看似容易的事,会在不久的将来,演变成一场灾难 。
对鹤兴路完成规划后,开发商立刻派工作人员 , 对吴苹夫妇的房屋进行估值 。
最终报价定在247万,但这个价格,并无法让吴苹夫妇满意 。
在他们看来,九龙坡区鹤兴路,是整个重庆的黄金地段,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
鹤兴路之于重庆 , 就相当于王府井之于北京一样重要,247万的补偿金,未免也太少了些 。
要知道,这栋二层小楼的总面积达到了219平,建成时间不长,总共才十年的时间 。
算下来,每平补偿才一万多一点 , 这还没有将装修之类的花费计算其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