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内容,创建文明城市八大环境主要内容

文明城市内容

文明城市内容,创建文明城市八大环境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文明城市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 。测评方式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六种方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难点是实地考察 。
创建文明城市八大环境主要内容1、市民言行文明 。文明市民教育普遍开展,社会风气良好;积极实施普法规划,市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文明用语大力推广,规范文字工作积极推进;改革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
2、环境整洁优美 。城市布局合理,市容市貌整洁美观;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符合省级以上卫生城市要求;城市绿化水平较高,布局合理,管护良好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省规定标准;城市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无重大污染事故发生 。
3、社会秩序良好 。坚持依法治市,组织网络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防范和管理措施落实,公共场所和社会生活管理有序,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路政设施配套,交通秩序良好;安全生产工作达标,城市消防措施落实 。
4、各类服务优质 。各级党政机关以身作则,服务优质高效;行业服务规范文明,社会监督机制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社区服务网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再就业工作富有成效 。
5、科教文卫发达 。"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政策完善,措施落实;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工作效益显著,科普宣传形成制度;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市场繁荣有序;体育工作切实加强,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网络健全;计划生育工作达标;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和质量不断提高 。
6、设施基本完备 。城市规划编制完成,城市建设科学合理;社会公用设施基本完备;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达标;精神文明标志性工程落实,宣传、文化、体育设施(场所)基本配套 。
在评选文明城市工作中,增加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的考核内容,其主要要求是: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局,实施目标管理;创建机构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创建经费得以落实;文明小区(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双拥共建等基础创建工作富有成效,"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普遍开展,有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
创建文明城市的标准有哪些1、文明行为
(1)公共场所无争吵谩骂、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木等不文明行为;
(2)城市无烟草广告,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区没有吸烟现象;
(3)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赛场、景区、公园、广场、主要街道、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文明有序 。
2、文明交通:
(1)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2)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让行人行横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乘客排队候车(候船)、依次上下车(船);
(3)建成区万车死亡率达到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标准 。
3、友善礼让:
(1)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4、公益活动:
(1)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献血、捐献器官、义演义诊、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