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工作怎么样? 中海油怎么样

【优质能量内容 , 点击右上角添加’】
" 03375号渔船,请离开海上油田作业区."被叫的是秦皇岛32-6油田海上巡逻无人机 。在渤海湾蓝天碧海的交界处,大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生产平台 。一些危险作业正在被机器人取代,海上巡逻、海底电缆巡检、低空运输都是由无人机来完成 。
这个在中海油(以下简称中海油)旗下开采了20多年的老油田,正在焕发青春,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最先进智能技术的海上智能油田 。这一探索不仅关系到“智慧中海油”的建设,而且无疑对行业数字智能的重构具有参考价值 。
中海油董事长王东进表示 , 公司将紧盯油气行业发展新趋势,努力抓住新科技革命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绿色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
智联
中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建成投产 。
秦皇岛32-6油田最近又增加了两个新“同事”——无人机和巡逻机器人 。无人机用于海底电缆巡检、低空运输、船舶锚泊监测、海底溢油等 。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配电盘的仪表状态 , 实时采集局部放电信息,监测有毒有害气体,自动操作各种开关 , 代替人工操作配电盘 。
这一切都与智能建筑有关 。10月15日,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建设项目秦皇岛32-6智能油田项目(一期)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赋能,32-6实现了安全、油藏、注采、设备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远程控制管理,实现了海上油田无人化、少人化、油藏研究可视化、生产作业协同化、战略决策科学化等多方面的升级 。
“秦皇岛32-6智能油田建设项目(一期)建设周期短、业务范围广、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 。工程组委派了20多名业务和技术专家,带领100多人的实施团队奋战了500多个日夜 。”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技术分公司项目经理田迪说 。
作为行业首创的示范项目 , 32-6智能油田管理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项目组编写了130多万行代码,形成了八大核心技术,构建了100多套算法模型,开发了1600多个业务功能点,覆盖了生产运营的全业务链 。该项目已获得29项知识产权 。
渤海智能油田建设课题组负责人杨林表示,秦皇岛32-6智能油田的目的是提高海上平台的生产监测、预警诊断、主动优化、远程控制、协同作业和辅助决策,实现一体化智能管控 。从一期到现在,核心业务数字化覆盖达到90%,海上平台基本实现光纤和无线信号全覆盖,骨干网络带宽从40MB提升到10GB 。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带宽容量的关键变化,让油田离全智能更近了一步 。可在数百公里外的陆地生产控制中心对油田生产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智能巡检,实现海上设施的远程控制和应急响应,以及跨专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指挥和决策 。
“平台拥有400多个智能摄像头,26000多个数据采集点,可以24小时实时采集生产数据 。每秒采集的数据量超过10万条,年数据量高达6TB 。将这些实时生产数据聚合起来,形成一个大数据湖,从而实现预警诊断、主动优化、辅助决策等智能管理 。”林表示,油田智能化的本质是将数字技术与油田技术高度融合 , 将油田全链条业务数字化,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能控制,从而做出数字资产 , 实现数字资产的全连接 。
日前,采访人员在走访平台的过程中,走到一个区域时,手环突然不停震动,发出提醒 。对此,秦皇岛32-6油田CEPJ主任李祖军表示 , 该区域是平台系统设置的“电子围栏”试点区域 。“电子围栏”是指根据作业和安全风险管理的需要 , 对海上平台高风险作业区域的设置 。当有人闯入电子围栏区域时 , 其智能手环会震动并发出警报,提示有人进入危险区域,应尽快远离 。
“电子围栏”是安全管理的方式之一 。据了解,该智能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应用UWB定位、AI人工智能识别、角位移感知等技术,融合三维数字引擎,实现海上平台人员精准定位、视频智能报警、风险分级管控、应急状态联动,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况、管理漏洞的自动报警,实现智能安全管理 。例如 , 系统会自动对不安全的行为或紧急情况发出警报,如在生产区域吸烟或不戴安全帽 。
同时 , 智能化使得陆海协作更加频繁 。“CEPJ-CAM-211的监控屏幕突然什么都没有了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在走访中,采访人员碰巧遇到了正在调查某次故障原因的海洋仪器事业部接线专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