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卷(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 ,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请补充默写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 。(4分)
清晨入古寺 , 初日照高林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万籁此都寂 , 但余钟磬音 。
2.默写 。(8分)
(1)青青子衿 , 。(《子衿》)
(2) ,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可怜身上衣正单 , 。(白居易《卖炭翁》)
(4)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5)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 , 最能表现梅花高尚节操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 。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湖磅礴气势的句子是:“ , 。”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 , 完成3—4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 高者挂罥长林梢 , 下者飘转沉塘坳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 唇焦口燥呼不得 , 归来倚杖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 ,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如何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2分)
4.品读“唇焦口燥呼不得 , 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 , 结合诗人生平和自己的理解 , 揣摩诗人叹息的内容 。(写出两点即可) (2分)
(三)文言文阅读 (14 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 , 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 , 四面竹树环合 , 寂寥无人 ,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
【乙】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列划横线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
①似与游者相乐 乐: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③以其境过清 清:
④才美不外见 见: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 。
②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7.诵读下列句子 , 请用“/”把停顿处标示出来 , 限标一处 。(2分)
①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②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
8.【甲】【乙】两文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概括 。(4分)
二、名著导读(2分)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 保尔在________(人名)的启发和教育下 , 走上了革命道路 。保尔最后完成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_》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课内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立春过后 ,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 , 草木萌发 , 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 , 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 , 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 , 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 , 果实成熟 ,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 , 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 ,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 年年如是 , 周而复始 。
②几千年来 , 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 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 , 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 , 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 , 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 , 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 , 花香鸟语 , 草长莺飞 ,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这些自然现象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 ,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 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 , 动物的养育往来 , 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 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 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 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 , 比较简便 , 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 ,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 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假观测资料 , 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 , 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 , 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 , 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 , 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 , 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 很有参考价值 , 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 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 , 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 , 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 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
10.从表达方式上看 , 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3分)
11.选文主要讲物候现象 , 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3分)
12.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3分)
1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二)课外阅读(16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 , 如果有一块空地 , 不论窗前屋后 , 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 , 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 , 纪念母亲;一棵海棠 , 纪念我的奶奶 。
②奶奶 , 和一棵老海棠树 , 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 , 弯曲如一把躺椅 , 小时候我常爬上去 , 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 , 下来吧 , 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 , 我在那儿看小人书 , 用弹弓向四处射击 , 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 , 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 , 我两腿攀紧树桠 , 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 , 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 , 是蜂鸣 , 春风拂面 , 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 , 站在屋前 , 站在老海棠树下 , 望着我……
④春天 , 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 , 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 , 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 , 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 , 直了直腰 , 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
⑤或者夏天 , 老海棠树枝繁叶茂 , 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 , 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 , 戴着老花镜 , 埋头于床单或被罩 , 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 , 洗菜 , 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 , 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 , 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
⑥有年秋天 , 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 , 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 , 在外工作 , 从陕北回来看她 , 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 , 天还昏暗 , 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 , “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 , 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 , 我来 , 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 , 去歇息着吧 。”
⑦冬天 , 窗外 , 风中 , 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 , 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 , 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 , 奶奶举着一张报纸 , 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 , 你给我说说 , 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再说 , 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 , 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 , 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 , 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 , 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
⑧……
⑨如今 , 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 , 我的祈祷中 , 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 , 跟随着奶奶 , 陪伴着她 , 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 , 满地的浓荫里 , 望着我 , 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 , 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 , 和我永生的痛悔 。
14.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4分)
15.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人物的心理状态 。(4分)
(1)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 , 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2)“奶奶 。”“奶奶!”“奶奶——”
16.文章是回忆奶奶的 , 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4分)
17.从全文看 , 以“老海棠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四、作文
18.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试卷】(1)请以“平凡的日子也精彩” ,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2)请以“你——的样子真美” , 写一篇文章 。
写作要求:
①若选择半命题作文 ,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有真情实感;
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⑥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

文章插图
附:八年级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
2. (1)悠悠我心 (2)海内存知己 (3)心忧炭贱愿天寒
(4)落英缤纷(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3.“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一语双关 , 既指现实的自然境况 , 也指诗人从眼前的景象推想到未来 。国家正在遭受灾难 , 在风雨飘摇中挣扎 , 何时天才亮 , 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啊!
4.①叹息自己生活无依;②叹息自己一生奔波 , 到老却一事无成;③叹息自己怀抱远大理想 , 却无力改变家庭和国家的命运;④叹息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
5.①逗乐;②相互交错;③凄清;④显露 , 表现 。
6.①阳光直照到水底 , 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
②(日行)千里的马 , 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
7.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8.甲文: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 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乙文:写出了有才能的人被统治者埋没、摧残的批判和愤恨 。(意思对即可)
9.朱赫来 《暴风雨所诞生的》
10.描写;引出说明的对象——物候 , 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1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 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意思对即可)
12.不能 , 因为这是按时间顺序来排列的 , 并且前两个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 。
13.作比较 强调物候观测的灵敏度高 。(或“物候观测用的是”活的仪器”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仪器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观测依靠生物来完成的特点 。)
14.糊纸袋;补花; 扫院子;识字、读报纸
15.(1)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 , 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
(2)“我”的三声呼唤看似一字不差 , 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及心理变化 。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了“我”有一点不安 , 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
16.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 , 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
17.以老海棠树为线索 , 贯穿全文;海棠树象征了奶奶 , 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
18.作文(40分)
审题参考:
(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 题目是“平凡的日子也精彩” 。题目中的“平凡”“日子”“精彩”是审题的关键词 。“平凡”意为“寻常、平常” , 就是要写生活中普通常见之事;“日子”这个词意味着点点滴滴的、各种各样的故事组合而成的一段生活的经历 , 因而最好写多件事;“精彩”是最关键的一个词 , 也是确立主题、筛选材料的主要依据 。“精彩”意味着或喜悦、或温暖、或感动的情感体验 。总之 , “平凡的日子也精彩”就是要通过生活中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点滴小事 , 表现出“精彩”的人生哲理 。文题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 。
(2)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 这个题目中包含几个关键词语:“你”“....样子”“真美" , 在写作时 , 要把这三个关键要素写明白 。“美”是立意点 , 要歌颂赞美 , 弘扬正能量 。“你”包含的范围很广 , 可以是父母长辈 , 可以是亲戚朋友 , 可以是老师或陌生人 , 还可以是各种岗位的人等等 。
“你”可以实指 , 写一个具体的人或客观存在的事物 , 如草木、山水等;“你”还可以虚指 , 写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等 。明确了这一点后 , ....的样子”也就有了具体的范围 。如果写人 , 横线上可以填入:微笑、奋斗、改变、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专注、包容、劳动、执勤、弯腰、运动?、微笑?、唱歌?、跳舞?、辩论等等;如果写山水草木 , 横线上可以填入:巍峨、奔流、盛开、苍翠、不畏严寒等;如果写国家民族 , 横线上可以填入:崛起、担当、奋进等 。
最关键的是“真美” , 如何写出美 , 这是写作的核心 。这个命题体现的是一种真与善 , 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 要写出美的表现和美的原因 。在选材上 , 不仅要体现出生活气息 , 还要体现出“正气” , 阅读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奋进感 。要有美的语言 , 但不要通篇堆砌华丽的辞藻 , 文字简洁流畅即可 。要有美的场景 , 通过细致的描摹 , 把动人的、感人的场景写出来 , 这样的画面才会给人以美感 。要有美的结构 , 构思时要有明确的立意和清晰的思路 , 做到文章结构清楚 , 层次分明 。
最是真情能动人 。触动自己心灵的东西 , 才能感动他人 。要想写出感人的文章 , 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 选择典型事例 , 聚焦一个或几个镜头 , 注重细节刻画 , 并注意点面结合 , 前后呼应 , 且应适时扣题 。
推荐阅读
- 教你一个喝酒喝不醉的方法 如何提高酒量
- 折纸艺术的精华 折纸艺术
- 四首写惊蛰的经典佳作 有关惊蛰的古诗四句
- 适合女孩子的单字名字大全
- 我国四大名楼! 中国四大名楼!
- 张良的妻子是谁 张良的妻子
- 最经典肉麻的情话句子,男女表白必备! 世界上最肉麻最经典情话
- 栽植葡萄的方法
- 无力感与道德困境 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