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医疗资源缺口巨大,AI将如何赋能医学影像发展?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医疗资源缺口巨大,AI将如何赋能医学影像发展?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火石产业大脑,作者丨张泽,编辑丨张艳玲
 
近年来,随着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渗透,以及医疗创新相关政策的鼓励,致力于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医学影像新业态开始崭露头角,尤其是以AI医学影像产品为代表的诊断服务,以及为影像科、放疗科等做整体赋能的科室运营服务,成为当前医学影像发展热点 。
那么,AI是如何赋能医学影像发展的?
01、AI产业概述人工智能(AI)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人工智能产业包括数据资源、计算引擎、算法、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进行研发及拓展应用的企业以及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如图1所示 。
经过60多年的演进,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医疗资源缺口巨大,AI将如何赋能医学影像发展?
文章图片

图1: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示意图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来看,欧美等发达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较早,尤其美国在算法、芯片和数据等核心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各层级企业数量全球领先 。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估算,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在《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中,IDC预测全球人工智能相关支出将在未来四年翻一番,到2024年达到1100亿美元 。我国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2020年超过1500亿元,预计在2025年将超过4000亿元,其中以图像识别及语音识别为核心的模式识别市场规模最大 。
目前,基础层的核心技术大部分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为我国企业自主开展研发带来了不利的壁垒封锁,限制了产业整体发展 。近期,国内以北上杭深等为代表的地区相继加大对传感器、底层芯片及算法等基础层的研发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其他地区切入基础层仍存在较高壁垒 。相比国外应用技术发展,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的应用技术主要集中于计算机视觉(含模式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基础硬件占比偏小 。行业应用层,国外以AI+、大数据及数据服务为主,国内则集中于AI+、大数据及数据服务,以及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终端 。
未来,美国仍然是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导者,凭借着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美国从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到应用市场都拥有巨大优势 。我国已经是人工智能应用大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全国各地相关政策进入全面爆发期,影响力稳步提升 。
未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以下几大趋势:
第一,人工智能产业仍将保持爆发式增长 。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需求将进一步放量;产业规模整体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各细分领域也将保持同步增长态势,尤其应用层各产业领域的增长表现最为抢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