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信息共享、扩散与整合:“救命文档”带来的媒介启示( 三 )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印度德里 , 一个叫“SafetiPin”的应用程序 , 能够支持使用者输入具体区域照明、可见度、交通情况、人口密度等资料 , 从而对所在的公共区域的安全度进行评分 , 直接目的是加强对当地居民特别是女性的安全保障 。如今 , 用户已在这个软件上累计上传了超过5.1万件资料 。
文章图片
“SafetiPin”应用程序 。图片来源:SafetiPin官网
谷歌浏览器推出的“逃离泡沫”(Escape Your Bubble)插件 , 则有意将不同视角的文章自动导入用户的信息流 , 提供逃离“信息舒适区”的可能性 , 利用“道德算法”解决“技术偏见” 。
又如 , 2017年 ,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启动的“BA Obras”计划 , 不仅是一个原始资讯的公开站 , 更是一个以开放原始码为基础的线上社群 , 目前该计划已经收录了一千多项工程资讯 , 更是吸引了墨西哥、巴西等国开发类似的服务 。当地有评论文章总结该项目成功的原因:“把资讯做得易懂、简单 , 且以市民为核心” 。这种“算法正义” , 其实就是数字思维中对人文精神的尊重与再强调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BA Obras官网
结合这些案例来看 , 以一种非强制的状态维系群体关系或实现信息共享 , 在很多场景里都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
在传播学视阈内 , 与之类似的理论是美国著名传播学家詹金斯提出的“参与式文化” , 指的是媒介技术能够赋予普通人更多可能性 , 来参与到对内容的观看、存档、消费、挪用与再传播的过程 , 从而开放更多从“媒介内容消费者”到“媒介内容生产者”的窗口 。
然而 , 虽然同样是受技术的赋能 , 本文论证的共享型媒介不仅仅是作用于文化内容 , 而是更加集中、更加深入地对社会各方产生影响 。原本分散在社会各处的个体的知识与经验 , 通过共享型媒介得到整合 。
共享媒介背后 , 是愈发深刻的数字思维某种程度上 , 这种“多人在看”的场景又何尝不就是一个小型舆论场 , 而后者终究还是需要通过或多或少的规则 , 以达到兼顾效率与秩序的目的 。
在现阶段 , 网络协同可能还需要“意见领袖”这类角色的存在 , 这既包括官方快速的组织介入 , 也包括在各行业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个人入场指导 。
另一方面 , 共享文档的“现象级传播”以及各大机构迅速推出的紧急互助渠道 , 也展现出了“数字思维”的重要性 。
而数字思维之一 , 就是能够在事情发生初期优先考虑到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帮助达成效果 。
越来越多的组织与个人 , 开始具备这种“数据洞察力”以及“数据执行力”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 , 利用数字机制思考 , 意识到个体与技术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 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够放大数字技术的力量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
推荐阅读
- 手机|又是折叠屏,又是新核心,纷乱信息后面,明年哪种手机能成功?
- 当下值得买的 高性价比 轻薄办公本 盘点( 非刚需建议等新款|22年2月 | i5
- 笔记本|远程办公、居家办公成新潮流?华硕360°翻转本拿捏工作新体验
- 三星Galaxy Tab A8平板体验:沉浸的娱乐体验,高效的办公学习
- 评测|不插电满足全天办公需求 惠普战66五代锐龙版商务本评测
- 企业办公|大厂APP反攻电脑桌面?
- 华为m处于“风口浪尖”的华为,依旧有两款新品要发布,信息量稍大!
- 4g|华为Mate50不再含蓄,所有信息均已确定,华为再次崛起
- p50|华为Mate50全面被确认,售价处理器等信息一应俱全
- 发表会|三款 Mac 型号现身 EEC 信息库,可望 3 月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