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办公|信息共享、扩散与整合:“救命文档”带来的媒介启示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 作者 | Lilyann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7月下旬发生的河南暴雨事件中 , 涌现了许多揪心与暖心的故事 , 其中 , 一个救命文档在24小时内被访问超过250万次的经历 , 让媒体和网友充分感知到了共享型媒介的力量 。
在如今的互联网生态里 , 这种共享不在少数 , 也让我们感受到科技和媒介向善的力量 。
本期全媒派聚焦于共享型媒介 , 试图从以下三方面发起讨论:
1、从疫情时的爱心超话到暴雨里的共享文档 , 带有信息协同、共享性质的媒介都有怎样的特征?
2、从施拉姆的“共享说”出发 , 参与信息共享有哪些具体案例?实现了怎样的效果?
3、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数字思维 , 让彼此通过媒介更好地互动与连结?
文档能救命 , 共享型媒介有哪些特点?其实 , 这次的“救命文档”并不是第一个在社会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共享式媒介 。从早期各大网站推送的寻找走失儿童 , 引发全网接力 , 到疫情期间的各地救援爱心超话 , 再到这一次的百万人同时在线协作文档 , 数字工具不断演化 , 提高了信息协同的效率 , 传递了互联网普惠的价值 。
协同办公|信息共享、扩散与整合:“救命文档”带来的媒介启示
文章图片

7月21日凌晨2点37分 , 仍然很“忙碌”的文档 。图片来源:手机实时截图
那么 , 这类媒介形式都有着怎样的共性呢?
首先是极简的产品特性 。在线表格 , 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办公工具 , 具备浏览、编辑、分享的基础功能 , 在信号一般的环境里也有可能被打开 , 意外地在一次灾难性事件中传播了最实用的信息 。
一个入口 , 能够集纳无数原子化的力量 。信息传递的形式在革新 , 流程也不断简化 。
第二点是珍贵的实时性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报纸上刊登的寻人启事 , 网络时代“刷新即可得”的模式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信息损耗 。社交媒体不断翻新的“信息接力” , 文档中一个又一个不同颜色的闪烁光标 , 这种与你同在的场景为人们提供了独有的安全感 。
这种“情感同行”背后体现出两种价值:一种是团结 , 因为共同的愿景 , 过去的陌生人成为此刻的伙伴;另一种是弥补信息差 , 共享环境里 , 会有掌握更多信息和资源的人 , 例如组织线上问诊的医生、提供避险场所的商户等等 , 借助共享媒介 , 这些人所掌握的信息更便捷地传达给了其他人 。
第三点则是对信息的充分信任 。人们所付诸的信任其实也是一种资源 , 让信息能够在技术的投影之下发挥更大作用:除了“救命文档” , 央视、腾讯、快手、知乎等各大平台所开设的紧急互助渠道也是如此 。
这种由平台、参与者、救助者、自救者彼此信任、共同搭建而起的“信息虹桥” , 像是创造了一个“道德算法” , 人的伦理与价值观被嵌入技术之中 , 提高了此类媒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