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这批“技术派”,想改变中国农业( 二 )


众所周知,云南有“十八怪”,其一便是“这边下雨那边晒” 。喜柿Hamato观察到,因阴晴变化多,电机不得不频繁启动,温度一旦高了就会开窗或遮光,一旦低了又得关窗或打开遮光板,导致能耗非常高,也不利于温室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 。
难题面前,他们想到与一家天气服务公司建立合作,从中得到未来一小时精确的天气预报,并将相关数据写进算法里,以提前规划温室的变动,将能耗降了下来 。
目前,近4个月的时间里,在云南通过算法远程控制的“智慧番茄”已经收获了三轮 。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些团队成员在山东运用传统方式种植的2倍 。
农科发展仍面临“落地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想亲自看看,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发现不足之处,以调整研究方向 。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国内外其他团队的先进经验,然后吸收转化,为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方案 。”谈及此次跨出实验室的初衷,朱常安如是说 。
事实上,同几大前沿科技领域一样,每一项农业技术的落地,都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从最初于生产中发现问题,到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再到技术落地以及应用推广,之后还要持续更新迭代 。
在杨峰俊看来,当下,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已经不缺理论研究,众多高校、研究所积累了大量原创性理论,同时也探索出一些比较成熟的前沿技术,但这些技术往往很难真正落到实际生产中,正是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
“就拿无土栽培技术来说,我们团队曾到各地推广过,当时很多农户表现出不理解、不接受——他们无法想象平日里生长在厚厚泥土里的番茄,竟然可以种在这么一丁点椰糠上 。”
就职于山东恒蔬无疆农业发展公司的队员薛敏也在生产一线看到了相同的问题 。她表示,大部分农户在认知上还是比较保守,不敢尝试新的东西 。业内正在努力培养“领头羊”,通过他们的示范,让农户切切实实地看到效果,才能将新技术一步步推广开来 。
“所以说,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不仅为农研学者提供了一块试验田,同时也是一个示范平台,能让更多农人看到中国农业科技进展方面取得的进展,特别是生产成果,从而迈出主动尝试、共同普及‘科技农业’的步伐 。”
据钛媒体App了解,“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由拼多多发起的一项农业科技创新竞赛,旨在唤起全球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参与,探索更加本土化的食品和农业解决方案,让更多前沿的农业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大赛已连续举办两届 。
2020年7月,首届大赛打响了草莓“人机大战”,最终,全球青年科学家们利用作物生长模型、卷积算法等AI技术,培育出了“科技草莓”,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产量提升了196.32%,且投入产出比平均值高出传统方式75.51% 。
拼多多|这批“技术派”,想改变中国农业
文章图片

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值得一提的是,首届两支决赛优胜队伍已开始探索商业化运营,这就是将科学技术落地实践的最好见证 。正如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在一次内部讲话时说的那样:“技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能够落地去改变什么 。”
喜柿Hamato此次参加的是2021年9月启动、目前正进行中的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相比前一届,本届提出了更高目标——既要“种得多”,还要“种得好” 。2022年4月,四支决赛队伍将在番茄的产量、品质、环境影响,以及算法策略、商业可行性等方面一决高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