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那个让汽车也互联网的人|马斯克:我把大脑上传云端啦,不好意思,404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 | Otter,编辑 | 梓,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7月19日,狗狗币创始人比利•马库斯发推特提问,“如果你能够将大脑上传到云端再和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你们会成为朋友吗?” 。马斯克则回复“已经这么做了” 。马斯克将自己意识上传云端,实现“数字永生”的最新动态令粉丝们瞬间疯狂,连带脑机接口概念股盘后大涨 。
尽管马斯克雄心勃勃,但 Neuralink 尚未在人类身上进行测试 。而将人的意识通过数字化存储以实现理论上的“数字永生”,与 Neuralink 在做的脑机接口也并不能完全等同 。
01 马斯克和Neuralink,目前技术在行业内算什么水平?截至目前,去年向美国联邦药物管理局提呈申请的 Neuralink 仍未获得批准将其技术植入人体 。然而,Neuralink 的竞争对手 Synchron 已经将其第一台设备植入了一名美国患者体内 。

文章图片
据彭博社报道,7月6日,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生物技术公司 Synchron,已将他们的 BCI设备(stentrode)植入一名患有 ALS的患者体内 。ALS(渐冻人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了患者的行动和说话能力 。而 Synchron 的BCI设备通过发送给计算机的命令将病人的思想转化为行动,患者通过思考能够浏览网页,通过电子邮件和聊天软件与外界进行交流 。
该设备比传统的BCI侵入性要小得多,不需要穿过病人的头骨或损伤他们的组织,只需要在患者颈部切开一个切口,在导管的帮助下,将支架置入运动皮层内的血管中 。设备也将连接到植入患者胸部的计算设备,支架读取大脑神经元产生的信号,然后将信号发送给计算设备,计算设备通过蓝牙将信号发送给电脑或手机 。
更有趣的是,这家公司背后的投资人 Max Hodak 实际上是 Neuralink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据悉,Hodak 是于2021年离开 Neuralink 的,此后一直为包括 Synchron 在内的 Neuralink 的多个BCI竞争对手提供资金 。
但无论是 Neuralink 还是 Synchron ,目前BCI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领域,包括各类神经类和精神类疾病在内的脑疾病治疗,使用脑机接口解码运动功能以外的大脑状态和功能尚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 。
02 将意识上传到云端可能吗?意识上传 (Mind Uploading)的理念是捕获脑海中的每条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字仿真中 。整个过程将包含不同的步骤,例如思维复制、思维转移、思维保存和全脑仿真 (WBE) 。目前每一个步骤都面临着实现的障碍 。
- 第一步:从大脑中获取信息
除此之外,大脑还会受到从心脏神经到肠道细菌等不同身体部位的影响,而这一复杂程度随着我们对于大脑认知的不断深入,它的复杂程度就会越高 。这也导致了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大脑中“你“的那一部分到底储存在哪 。
- 第二步:重建人工大脑
1.所有神经元都一个接一个地计算,而不是同时工作 。目前,性能最接近大脑的存储芯片由三星高级技术研究院开发,三星的研究团队称,该芯片在书写、数字分类方面的准确率达到了98%,人脸检测方面的准确率达到了93%,但该研究的核心人员 Seung chul Jung 博士坦言,“MRAM芯片目前执行的计算与大脑执行的计算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
2.所有模拟的神经元都是相似的,就像只能保存一个值的简单盒子,而我们大脑的神经元区域则是更为复杂的树状结构 。
3.此外,与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工神经网络GPT3相比,人脑使用的参数(神经元与突触结合)则要多约300倍 。
- 第三步:实现意识上传
03 数字永生的悖论与AI自我意识
- “我还是我吗?”
人类本质上是社会动物,我们的手势、面部表情和语调对人际交流和社会关系有着微妙的影响,社会交流和我们对他人的理解也会受到身体的制约 。无法展示这些细粒度表达方式的“数字永生”将无法真正理解人类存在的社会维度 。可以说,人类复杂的心理生活是从我们的身体构造中生长出来的,并且基本上是由它塑造的,脱离了肉体的“数字永生”也很可能标志着“我”的终结 。
意识上传确实有可能永远改变人类的生活,但这也有可能引发许多围绕其对人类的伦理和社会影响的冲突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死亡很可能是生命中最好的发明 。它是生命的变革推动者 。它清除旧事物,为新事物让路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通过“数字永生”战胜死亡实际上可能是弄巧成拙 。
- 数字永生的我 VS 拥有自我意识的AI
计算机科学家欧文•古德早在1951年就说过,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弱小的能力”,进而“控制人类”,人工智能将是人类需要创造的“最后一项发明” 。他的同事艾伦•图灵被誉为电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之父 。理论物理学家史蒂夫·霍金也发表过自己的观点,“这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
当人工智能变得足够复杂和智慧而足以接管一切,或许就是奇点来临之时,而那时人类世界将走向何处,我们不得而知,但就在我们侃侃而谈的间隙,成千上万的程序员正在升级机器学习的范围和能力 。
在李开复老师《AI未来进行式》一书中或许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我们作为被动的观察者,那么作为“弱小的人类”的我们将成为被机器所控制的“无用阶级”,如果我们将AI看做来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从重复平凡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的盟友,那么AI与人类将携手产生1+1远大于2的效应 。
说不定未来某一天,虚拟的你和现实的你就能联手大战AI呢?
参考来源:
- Elon Musk’s Neuralink brain computer startup is beat again. This time a competitor implanted its device into its first U.S. patient(Fortune)
- When will I be able to upload my brain to a computer?(The Conversation)
- Will We Ever Cheat Death and Become Immortal With Mind Uploading?(interestingengineering)
- Samsung Demonstrates MRAM Based In-Memory Computing(BISinfotech)
推荐阅读
- 那个少年
- 链得得|【链得得独家】马斯克想拖死推特要求明年听证,法院:你们低估法院办事能力
- 遭遇克星,恩波利主场连胜势头终结
- 125平清新简约风,大气时尚,那个吊扇很特别!
- 总结我对马斯洛需求的理解
- 别了,韦尔奇(从“中子杰克”到在线教育家,以及他的中国往事)
- 投稿|平安银行怎么成了最惨的那个
- 那个女孩
- 投稿|李书福、马斯克争抢“电皮卡”,创业神器要爆发?
- 我杀死了那个曾经圣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