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积分可以转赠吗 移动 如何得到期权,如何做期权

中国移动期权交易系统
你他妈的在开玩笑吗?
【移动积分可以转赠吗 移动 如何得到期权,如何做期权】

移动积分可以转赠吗 移动 如何得到期权,如何做期权

文章插图
谁知道权证是怎么回事??谢谢!!
你开户的时候有没有签署权证风险揭示书?买卖认股权证前必须签字 。如果没有 , 可以在开户的证券公司签字 。认股权证的到期日可在此查询 。http://warrant.eastmoney.com/权证的杠杆率=标的股价(权证价格行权比例) 。是指权证到期前溢价股价需要变化多少才能达到平衡点 。除非投资者打算持有权证直到到期日 。溢价率是衡量权证价格是否合理的数据之一 。溢价越高 , 权证越贵 , 低溢价比高溢价好 。“溢价率”的具体计算公式为:溢价(认购)=[(每股权证转换后的行权价格)/股价-1]* 100%;溢价(认沽)=[1-(行权价-每股折算的认沽权证价格)/股价]* 100%;对于认购证来说 , 溢价意味着股票要在现价的基础上上涨百分之几 , 认购证的行权可以保本 。从技术上讲 , 它代表了投资者为了获得投资杠杆 , 为了拥有正股 , 要比直接购买正股多支付多少钱(百分比) 。对于认沽权证来说 , 溢价意味着股票会在现价的基础上下跌百分之几 , 只有认沽权证行权才能保本 。一句话 , 溢价就是买入一个投机机会放大投资金额的代价 。溢价通常被视为认股权证的风险 。保险费率的值没有固定的答案 。不同的标的会有很大的不同 , 会随着权证剩余期限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是新上市的权证 , 由于剩余期限较长 , 风险会小一些 , 溢价一般会高一些 , 但会逐渐回落;认股权证剩余期限过半的 , 应当减少溢价;当权证即将到期时 , 权证的溢价应该会快速下跌 , 甚至到负溢价;到期日 , 保费应该先为0 。简单来说 , 溢价率就是交易品种的当前市场价格比其内在价值高出多少 。比如某品种权证当前溢价率为30% , 说明其当前实际价值偏离(超过)其内在价值30% 。如果溢价率为负 , 说明当前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 。第二 , 以上说法只是理论上的 。实际上 , 保险费率只是一个参考 。一般来说 , 负溢价率出现的机会较少 , 或者出现的时间较短 , 幅度较小 。不合理的高溢价率机会多 , 幅度大 , 停留时间长 。股票权证和股票权证的区别3360如果你有股票账户 , 可以直接用它买权证吗?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没有本质区别 。比如股权认股权证有稀释效应 , 公司为激励管理层而发行的股票期权也可以有稀释效应 。认股权证本质上是一种股票期权 。但根据国际上现有的权证和股票期权在交易所交易中的具体形式来看 , 两者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差异:(1)有效期 。权证的有效期(即发行日与到期日之间的期间)通常比股票期权长:权证的有效期一般在一年以上 , 而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一般在一年以下 。股票期权有效期短不是因为无法设计成长有效期 , 而是交易者自然选择的结果 。就像期货合约一样 , 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一般集中在近月合约 , 远月合约的交易量一般很小 , 最好不要挂机 。(2)标准化 。认股权证通常是非标准化的 。发行人通常可以在发行量、执行价格、发行日期和有效期方面设定自己的发行 , 而在交易所交易的绝大多数股票期权都是高度标准化的合约 。当然 , 目前随着IT技术的发展 , 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正在趋同 , 场外市场的非标准化股票期权也开始进入场内市场 。(3)卖空 。权证交易一般不允许卖空 。即使允许卖空 , 卖空也必须建立在第一次借入的基础上
但在股票期权的交易中 , 投资者可以自由卖空 , 可以自由选择开仓和平仓 。股票期权的净头寸随着投资者的开仓和平仓行为而不断变化 。(4)第三方结算 。权证的结算是发行人与持有人之间的交易 , 而股票期权的结算是由独立于买卖双方的专业结算机构进行的 。因此 , 股票期权交易的信用风险低于权证交易 。(5)做市商 。权证的做市义务通常由发行人自动承担 。即使不是交易所正式指定 , 发行人通常也需要主动为其发行的权证的交易提供流动性 。股票期权的做市商必须得到交易所的正式授权 。如上图所示 , 全球股票期权的交易量远大于衍生权证 。现在通过这个对比 , 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了 。显然 , 股票期权在可交易性和信用风险方面优于权证 。一般来说 , 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期权就像是当前工业化大生产下高度标准化、形式化的产品 , 而权证就像是手工作坊阶段的量身定制产品 。虽然 , 对于个人来说 , 量身定制的产品比标准化的产品要好 , 但是从适用性上来说 , 比较狭窄 。另一方面 , 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并不能完全取代量身定制的产品 。目前国际上普遍存在同一只股票既有认股权证又有股票期权的现象 。例如 , 在香港 ,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股票与相应的股票期权和多达61种衍生权证一起交易 。由于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没有本质区别 , Galai和Schneller(1978)证明了在给定相同条件下 , 标的股票相同的认股权证的价格应该等于股票期权的价格 。然而 , Veld和Verboven(1995)研究了有效期超过一年的股票期权(看涨期权)和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ASE)交易的类似条件的股票衍生权证之间的价格关系 。为了便于比较 , 他们对价格水平的衡量是
采用隐含波动率指标 。结果他们发现在整个有效期间 , 衍生权证的价格显著高于相应的股票期权的价格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 , 他们对市场进行了调查 , 发现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 , 衍生权证的交易者中散户居多 , 市场进入的门槛比股票期权的低 , 并且交易费用也比股票期权的交易费用低 。总之 , Veld and Verboven(1995)的研究表明 , 导致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之间价格差异的原因是市场的微观结构因素 , 而并不是因为它们之间存有本质性的差别 。
(股票期权激励)怎么理解?详细的述说!谢射!认购权证就是你如果持有的话 , 到这权证行权那天可以以你持有权证的数量买公司所定出的价格的股票;认沽权证则相反 。权证都是T+0交易的 , 当天买当天就可卖的 。认股权证 , 又称“认股证”或“权证” , 其英文名称为Warrant , 故在香港又俗译“窝轮” 。在证券市场上 , Warrant是指一种具有到期日及行使价或其他执行条件的金融衍生工具 。而根据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定义 , Warrant是指一种以约定的价格和时间(或在权证协议里列明的一系列期间内分别以相应价格)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资产的期权 。广义上 , 认股权证通常是指由发行人所发行的附有特定条件的一种有价证券 。从法律角度分析 , 认股权证本质上为一权利契约 , 投资人于支付权利金购得权证后 , 有权于某一特定期间或到期日 , 按约定的价格(行使价) , 认购或沽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如股票、股指、黄金、外汇或商品等) 。权证的交易实属一种期权的买卖 。与所有期权一样 , 权证持有人在支付权利金后获得的是一种权利 , 而非义务 , 行使与否由权证持有人自主决定;而权证的发行人在权证持有人按规定提出履约要求之时 , 负有提供履约的义务 , 不得拒绝 。简言之 , 权证是一项权利:投资人可于约定的期间或到期日 , 以约定的价格(而不论该标的资产市价如何)认购或沽出权证的标的资产 。认股权证通常既可由上市公司也可由专门的投资银行发行 , 权证所代表的权利包括对标的资产的买进(看涨)和卖出(看跌)两种期权 。因此有时所称的认股证是广义的(即包括认购证和认沽证两种) , 但更多的则是仅仅指认购证;而在香港则往往是指备兑认股证 。值得指出的是 , 由于权证(特别是备兑权证)的期权性质 , 使得它与期权存在一种互斥性 , 这一点在香港和美国市场都有体现 。在香港 , 个股期权于1995年推出后 , 成交量一直偏低 , 原因之一在于权证推出的时间较早 , 已经大量占有香港市场 ,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期权本身的结构和操作都相对复杂 , 无法将权证的投资者吸引到期权这边 。而在美国则正好相反 , 期权市场发展成熟 , 散户投资者占了期权市场成交量的一半以上 , 期权已成为美国投资者对冲风险和扩大收益的重要金融工具 。这也是权证市场在美国不太发达的重要原因 。认股权证是金融市场中公司法人融通资金的一项重要商品 , 已经有九十年以上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演进、管理法规与交易制度的日趋完备 , 认股权证交易目前在一些成熟资本市场已非常活跃 。买卖认股权证的好处很多 , 其中包括:投资者只需付出买卖相关资产成本的一个百分比 , 即可从升市或跌市中取得获利机会;认股权证可提供杠杆式回报 , 与直接投资相关资产相比 , 认股权证提供的杠杆效应 , 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 让投资者有机会以较低成本争取较高回报;投资者可根据本身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 , 选择价内权证、平价权证或价外权证;投资者可将潜在亏损限制于某一固定金额 , 也可随时在认股权证到期前将权证出售 , 以将亏损降至最低或获利回吐 。全称是股票认购权证,由上市公司发行 , 给予持有权证的投资者在未来某个时间或某一段时间以事先确认的价格认股权证是一个“权利” , 但非责任 。其赋予持有者在预定“到期日” , 以预定“行使价” , 购买或沽出“相关资产”(如股份、指数、商品、货币等) 。市场上有两种认股证 , 一般称为股本认股证及衍生认股证 。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上半年 , 香港市场推出了大批的H股认股权证 。考虑到认股权证的杠杆作用 , 投资人每天在认股权证所下的赌注已接近股票的成交额 。衍生认股权证是一些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专门投资银行发行的金融衍生产品 。目前 , 香港市场主要有两类认股权证:若看好市场 , 可以买备兑认购证;若看淡市场 , 则可买备兑认沽证 。专业上讲 , 备兑认购证是一种认购期权 。投资人购买备兑认购证 , 实际上是买进一种权利———拥有这种权利的投资人 , 可以以一个预先设定的价格 , 在未来的某一日 , 买进某一股票(或某一组股票) 。假设投资人以每股7分钱的价格买进1股代号为9769的中国移动(0941)备兑认购证 , 投资人就可在2004年10月18日以每股23.88港币的价格购买0.1(认购比率)股中国移动的股票(实际上是现金结算 , 并不真正发生购买行为) 。如果10月18日收盘后 , 中国移动在10月18日及之前的4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算术平均值(专业术语叫“收市价”)低于每股23.88港币 , 则行使这一认购权毫无意义 , 投资人可放弃购买的权利 , 这样就完全输掉了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7分钱;反之 , 如果收市价为每股26港币 , 投资人就会行使这一权利 , 以赚取21.2分的行使利润 。扣除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7分钱本金 , 投资人可净赚14.2分的净利润(不考虑行使费用) , 投资回报可达203% 。同样道理 , 备兑认沽证是一种认沽期权 。投资人购买备兑认沽证 , 实际上是买进一种权利———拥有这种权利的投资人 , 可以在未来的某一行使日 , 以某一行使价 , 卖出某一股票(或某一组股票) 。假设投资人以每股9分钱的价格买进1股代号为9908的中国移动备兑认沽证 , 投资人就可在2004年10月26日以每股21港币的价格沽出0.1股中国移动的股票 。在10月26日收盘时 , 如果中国移动的收市价高于每股21港币 , 投资人可放弃沽出的权利 , 完全输掉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9分钱;反之 , 如果中国移动的收市价为每股19港币 , 投资人就会行使这一权利 , 以赚取20分的行使利润 。扣除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9分钱本金 , 投资人可净赚11分的净利润(不考虑行使费用) , 投资回报可达122% 。从表面上看 , 投资人买卖认股权证 , 好像是在和发行商对赌股价走势 。实际上 , 发行商一般都会采取一种叫“对冲”的办法 , 将自己的风险转移给市场 。假设某投资人从发行商手上买入一批中国移动备兑认购证9769 。如果中国移动股价上升 , 9769的价格就会往上升 , 投资人就会赚钱 , 发行商就要亏钱 。发行商为了回避这种风险 , 就会在卖出9769的同时 , 在市场上买入一定比例的中国移动股票进行对冲 。这样 , 如果中国移动股价上升 , 发行商在9769上确实会亏钱 , 但会在股票上赚回钱 。发行商只要进行科学的对冲 , 就能做到盈亏相抵略有盈余 。购买认股权证 , 犹如四两拨千斤 , 具有很大的杠杆作用 。一般来说 , 认股权证绝对价格的变化会小于对应股票(正股)的价格变化 , 但相对于其自身低廉的价格来说 , 其升跌百分比可以是正股的几倍到十几倍 。因此 , 发行商在进行对冲操作时 , 需要在市场上买入(或卖出)相当于认股权证金额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股票 。明白了这个道理 , 投资人买卖认股权证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千万不要把认股权证看做一个独立的证券 , 单纯为买卖认股权证而买卖认股权证 。买卖认股权证时 , 投资人应该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对应的股票上 。只有投资人认为正股便宜时 , 才应该考虑买入备兑认购证;认为正股偏贵时 , 才应该考虑买入备兑认沽证 。如果投资人只分析单只认股权证的价格走势 , 不论正股价格的平贵而进行买卖 , 那就变成本末倒置的纯投机行为 。理论上讲 , 认股权证的合理价格和正股的价格之间有着紧密关联 , 投资人只要把正股价格、正股价格百分比波动的标准差、当前的利率水平、权证的行使价格和行使期限 , 输入到一个叫Black-Scholes的模型中 , 就能算出某只认股权证的合理价格 。不过 , 香港市场上大部分认股权证的价格 , 都远高于理论价格 。因此 , 投资人就要衡量 , 自己愿不愿意为了获得一定量的杠杆作用 , 而额外支付一定的差价(可能是认股权证价格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 。需要特别提醒读者的是 , 发行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 , 往往会发行一些非标准的认股权证 , 或在发行条款中加入一些不利于投资人的条款 。从法律上讲 , 发行商在招股书中都已经对这些认股权证的条款进行了足够的披露 , 因此不需要负相关的法律责任 。因此 , 要保护自身利益 , 投资人必须充分理解 , 才能考虑是否介入认股权证 。
移动积分可以转赠吗 移动 如何得到期权,如何做期权

文章插图
我最近进了华为移动运营商部门 , 对手机运营商终端补贴专业的术语不懂我来说下哈 , 几个地方都有朋友 , 自己现在也在其中一个里面 。但是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作风不同 , 所以发展也不同 , 很难以管窥豹 。比如你在这个地方混不走不代表别人也混不走 。所以我尽量客观地就我个人以及知道的普遍情况给LZ说一下 。首先LZ说的可以分成两类 , 第一类是华为和中兴 。第二类是三个通信集团 。前者是算供应商和IT公司 , 后者是运营商 。前者的待遇非常明朗 , 说多少就是多少 , 工资阳光化 , 大家根据工种和职位基本都能知道对方拿多少 。后者薪酬计算较为复杂 , 很多时候和所在地的效益还会挂钩 , 工资没有统一 , 部门不同收入也会有差异 , 和银行类似 , 不同部门之间都不知道对方拿多少 , 甚至同一个部门不同绩效你也不知道对方拿多少 , 另外知道了对方的级别你可能还是不知道对方拿多少 。然后再细说一下 , 我说下我比较了解的各个单位的待遇 , 压力和发展吧:华为的话在中国本土的IT公司里(其实算通信公司 , 不过学计算机的大多数也会进华为) , 收入是很靠前的 , 虽然才进去可能不如百度、腾讯这些 , 不过作为全球通信实业占有量1/3的大型企业 , 实力雄厚是毋庸置疑的 。华为的待遇很明朗 , 开发人员进去的话新人是7000-9000 , 和城市有一定的关系 , 比如成都就比深圳少个1000左右吧 , 但总体来说新晋开发人员华为全国收入差距不大 。压力的话华为比较大了 , 上头给的任务必须得完成 , 我好几个同学就在华为 , 比较严重的时候连续一个月没有上床睡觉 , 就趴一会或者搭个帐篷旁边休息会 。发展的话个人觉得还是可以 , 关键是得挺下来 , 挺进管理层就好多了 。华为我推荐技术过硬 , 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非常好的人去 , 因为不论是华为的领导 , 还有整个工作环境 , 都属于半军事化管理 。如果心态不好的人去估计不太能适应 。中兴的话最近几年还是做得挺好的 , 很多人跳槽到中兴 , 待遇方面低于华为一些 , 比如同一个城市 , 华为8000 , 中兴可能就是6000或5500的样子 , 但是工作量没有华为大 , 所以压力也相应地少一些 , 前途的话不是太了解 。因为有朋友跳槽过去也不久 。个人感觉还行 , 毕竟IT公司 , 进去了跳槽跳来跳去也正常 , 所以不论去华为还是中兴 。其实都差不多 。不满意觉得平台不合适就跳槽 , 这2个地方都能锻炼人 , 华为应该更锻炼一些 , 毕竟这么大的强度压力下 , 对自身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 。再说下电信 , 08,09年重组三巨头 , 要搞三足鼎立 。电信在3G方面拥有很好的终端 , 不过不知是底蕴还是管理的问题 , 其实起色并不是特别明显 。以后的发展很难说 , 现在通信人的观点很多都倾向到2015甚至到2020 , 会真正的三足鼎立 。但是内部 , 特别是移动内部的人 , 还是不太接受 。至于到底会如何发展 , 我等会说到移动的时候再来简单预测一下 。总的来说 , 电信在终端方面非常有优势 , 如果有机会 , 可以尝试进入这个系统工作几年 , 因为现在进去应该也能算元老 , 当年移动的元老全部大发特发了 , 如果电信操作得好 , 很可能就是当年的移动 。当然可能性不是太大 , 原因我后面会说到 。至于待遇的话 , 我在第二段也说了 , 不同的地点不同级别的公司不同的部门 , 待遇都有出入 , 薪酬体系计算也很复杂 。所以待遇很不好说 , 就说省级公司甚至总部 , 如果是效益最好的省级或总部公司 , 才进去的新人应该和华为的新人差不多 , 如果是普通甚至效益比较差的省级公司 , 收入可能华为的一半甚至不到 。如果2,3线城市 , 收入会更低 , 不推荐去了 。联通的话我就简单提一下就行了 , 现在三个运营商 , 最不被看好的就是联通 。当初大家都觉得3G时代到来 , 电信会复活 , 移动饿不死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联通可能最惨 。2年过去了 , 情形虽然没那么惨 , 不过趋势也差不多 , 只是电信没有走向强者之路 , 移动依然一家独大 , 只是增长额开始下降 。联通的话因为本身就比新电信要庞大一点 , 所以看上去还行 , 但是里面估计坏得差不多了 。所以联通我个人并不推荐去 , 待遇也是我说的那样 , 各个部门和地方都不一样 。但是普遍联通不如移动 , 和电信比的话估计差不多 。但是新电信的体制和团队结构感觉优于联通 , 所以轮发展的话 , 联通应该不如另外两个运营商 。最后说移动 , 作为中国通信业龙头老大 , 同时也坐着世界通信业第一把交椅 。移动还是有它的独到之处 , 即使很多人觉得现在的移动很官僚 , 觉得现在的移动技术含量偏小 , 觉得现在的移动开始注重市场却没那么重视技术 。但是 , 移动的整体实力非常强劲 , 而且它的经济实力是足以扭转乾坤的 , 所以联通和电信要扳倒移动 , 基本不可能 , 甚至想真正三足鼎立 , 也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实话实说 , 现在移动面临一个困境 , 就是3G的终端明显不如电信和联通 , 导致3G用户很少 , 还是靠2G , 也就是GSM的用户在撑场面 。但是也不可能大规模地重新投入建3G基站 。所以移动现在在全力推广和开发4G , 移动提出的4G标准已经被确立为国际4G标准了 。所以现在的移动既面临挑战和危机 , 同时也是有机会的 。一旦移动的4G成功了 , 移动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同时在里面的移动员工也会水涨船高 , 像03,04年那样大幅度地提升自我价值 。但是一旦移动的4G失败 , 那移动面临的绝对不是普通的危机 , 现在全世界好像有20个国家已经开始4G试点 , 中国也有5个还是6个城市在建4G基站 , 整体来说4G不仅有国家的扶持 , 还有所有移动员工的孤注一掷 。所以成败在此一举 , 个人觉得赢的几率大于输的几率 , 毕竟移动财力雄厚 , 国家又鼎立支持 。即使失败 , 移动短时间内也不会垮掉 , 通信业的80%收入依然是进移动的口袋 , 所以不论是跳槽还是移动自身求变 , 也有一个缓冲的时间 。至于移动的待遇 , 还是那句话 , 不同部门不同职位不同地方 , 收入出入都很大 。移动待遇好的省级公司或总部 , 新人收入可以超过华为新人 。移动待遇一般或不好的省级公司 , 新人总收入也有华为的一半多吧 , 总的来说比电信和联通好一些 。当然首先必须是省级公司 , 移动的2,3级公司也不行 , 不仅是移动 , 包括银行 , 除了省会的银行 , 一般县城或地级市的银行收入能高到哪儿去?移动发展的话 , 我觉得正如很多人说的 , 可能有点官僚 , 爬得就慢一些 , 但是话说回来 , 正因为系统结构复杂了 , 正式员工又有法律保护 , 所以压力也相对少一些 , 而且移动一旦爬上去 , 只要不贪污和重大错误 , 基本也下不来了 , 不像在公司里 , 是能者居之 。另外收入移动按岗算 , 提升一岗大概收入提高上一岗的30% , 到了11岗以及以上 , 每年还有期权(实话说现在不知道有没有 , 如果有是非常大一笔钱 , 以前11岗的期权都价值近百万了) , 而且移动一共有20岗 , 所以你能看得到的前途是非常诱人 , 但是提升速度也确实很慢 , 建议有关系 , 或者人际能力和专业能力都不错的综合性人才或者本身家庭比较富裕不缺钱花的人 , 慢慢在移动混或者是养老 , 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移动基层也不是特别轻松 , 市场也有市场的压力 , 技术也有技术的体力活 , 但是市场的压力比不上银行的业务压力 , 而技术的劳累程度也比不上华为这些IT公司 , 总的来说比较中庸 。所以总体来说 , 如果要把通信集团和华为中兴比较的话 , 一定得是省级公司 , 2,3级公司肯定是差很远的 。所以只要你去的通信集团不是在省会 , 就没必要去了 。当然没有其他选择的话还是可以去 , 我意思是说如果还有华为这样的选择机会 , 就没必要去2,3级城市的通信集团运营商 。最后我的建议是 , 如果都可以进去 , 尽量考虑华为或移动 , 这两个我觉得档次比较对等(还是那句话 , 所有运营商都是省级公司才建议考虑 , 非省级公司除非家里有关系能短期内调动过去) , 华为和移动各有利弊 , 上面也都提到了 。然后其次再是那三个单位 , 剩下三个单位我个人又建议去中兴 , 因为运营商如果去不了最好的运营商 , 干脆就别去了 。不如去公司里锻炼一下 , 工作几年之后技术弄好了 , 想跳槽到运营商就很容易了 。
请问权证的价值是否和股票价值相当在认股权证与股票期权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区别 。例如股本权证有稀释效应 , 公司为激励管理层而发放的股票期权也可以有稀释效应 。股票认股权证本质上就是一种股票期权 。不过 , 从全球现有的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在交易所交易中所采取的具体形式看 , 它们之间大致在如下五个方面存在区别:(1)有效期 。认股权证的有效期(即发行日至到期日之间的期间长度)通常比股票期权的有效期长:认股权证的有效期一般在一年以上 , 而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一般在一年以内 。股票期权的有效期偏短 , 并不是因为不能设计成长有效期 , 而是交易者自然选择的结果 。就像期货合约一样 , 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一般聚集在近月合约上 , 远月合约的交易量一般很少 , 不如不挂 。(2)标准化 。认股权证通常是非标准化的 , 在发行量、执行价、发行日和有效期等方面 , 发行人通常可以自行设定 , 而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期权绝大多数是高度标准化的合约 。当然 , 当前随着IT技术的发展 , 柜台市场与交易所场内市场出现融合的趋势 , 柜台市场上的非标准化的股票期权也开始进入交易所场内市场 。(3)卖空 。认股权证的交易通常不允许卖空 , 即使允许卖空 , 卖空也必须建立在先借入权证实物的基础上 。如果没有新发行和到期 , 则流通中的权证的数量是固定的 。而股票期权在交易中 , 投资者可以自由地卖空 , 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开平仓 , 股票期权的净持仓数量随着投资者的开平仓行为不断变化 。(4)第三方结算 。在认股权证的结算是在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进行 , 而股票期权的结算 , 是由独立于买卖双方的专业结算机构进行结算 。因此 , 交易股票期权的信用风险要低于交易认股权证的信用风险 。(5)做市商 。认股权证的做市义务通常有发行人自动承担 , 即使是没有得到交易所的正式指定 , 发行人也通常需要主动为其所发行的认股权证的交易提供流动性 。而股票期权的做市商必须是经由交易所正式授权 。上面已经看到 , 全球股票期权的交易量远远大于衍生权证的交易量 。现在通过这种比较 , 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 。显然 , 在可交易性、信用风险等方面 , 股票期权要优于认股权证 。大致上可以这么来说 , 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期权就好比是现在的工业化大生产下的高度标准化、正规化的产品 , 而认股权证则像是手工作坊阶段量身定制的产品 。虽然 , 对个别人来讲 , 量身定制的产品要好于标准化的产品 , 但是从适用面上就显得窄 。但是另外一方面 , 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也不能完全取代量身定制的产品 。目前在全球 , 同一种股票既认股权证又有股票期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例如 , 在香港 ,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股票既有相应的股票期权在交易 , 同时也有数量多达61种之多的衍生权证在交易 。正因为在认股权证与股票期权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区别 , 所以Galai and Schneller(1978)证明 , 给定相同的条件 , 标的股票相同的认股权证的价格与股票期权的价格应该相等 。不过 , Veld and Verboven(1995)研究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ASE)交易的有效期长达1年以上股票买权(即看涨期权)与条件相似的股票衍生权证之间的价格关系 。出于可比性的考虑 , 他们对价格水平的衡量是采用隐含波动率指标 。结果他们发现在整个有效期间 , 衍生权证的价格显著高于相应的股票期权的价格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 , 他们对市场进行了调查 , 发现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 , 衍生权证的交易者中散户居多 , 市场进入的门槛比股票期权的低 , 并且交易费用也比股票期权的交易费用低 。总之 , Veld and Verboven(1995)的研究表明 , 导致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之间价格差异的原因是市场的微观结构因素 , 而并不是因为它们之间存有本质性的差别 。
移动积分可以转赠吗 移动 如何得到期权,如何做期权

文章插图
股权激励如何实行?股权激励是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一种方法 , 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 。一般情况下股权激励计划设计要把握四定:四定:定量、定人、定价、定时定量:确定持股载体的持股总量及计划参与人的个人持股数量 。对于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的总额的10% , 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的股票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 非上市公司可以参照此规定 , 但不受此规定约束 。定人:确定哪些人员参与持股计划体系 。激励对象可以是公司的董事 , 监事 , 高级管理人员 , 核心技术(业务)人员 , 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 , 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 。定价:确定持股载体及股权计划参与人的认购价格 。上市公司按照有关法规确定行权价格或者价格购买 , 而非上市公司定价通常以净资产作为参考 , 合理确定激励对象的转让价格 , 一般为不低于每股净资产 。定时:确定股权计划参与人持有股权期限 , 在确定股权激励中需要把握几个时间概念 , 比如授权日、等待期、有效期、行权日、禁售期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