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系统又叫保护接零系统吗,TTTN和IT系统的区别

1 , TTTN和IT系统的区别TT 方式供电系统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 TT 系统 。TN系统,称作保护接零 。当故障使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时,形成相线和零线短路,回路电阻?。缌鞔螅苁谷鬯垦杆偃鄱匣虮;ぷ爸枚髑卸系缭?。IT系统的电源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可直接接地或通过保护线接到电源的接地体上,这也是保护接地 。T 将一点直接与地相接(拉丁文:terra) I 没有与地相接的点(隔离:isolation),除非是通过一个高阻抗 。第二个字母表示提供给用电设备的与地连接: T 将一点直接与地相接 。N 在安装位置直接与接地的中性点相接 。TT系统: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 , 并且从中性点引出中性线,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在设备安装处直接接地 。TN系统:电源(发电机或工厂变压器低压绕组)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并且从中性点引出中性线(N线)与保护线(PE线) 。当保护线与中性线共用一根线(称为PEN线)时,称之为TN-C系统,当保护线与中性线完全分开时,称之为TN-S系统,当保护线与中性线在前面共用,到后面分开时,称之为TN-C-S 。IT系统:电源的中性点不接地或经大阻抗接地,一般不引中性线 , 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在设备安装处直接接地 。TN系统 TN系统是三相四线配电网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采取接零措施的系统 。字母“T”和“N”分别表示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和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接保护零线 。设备金属外壳与保护零线的连接常称为保护接零 。TN系统简图如下: 在TN系统中,当相线直接连接设备金属外壳上时即形成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 在规定时间内将故障设备断开电源 , 消除电击危险 。在TN系统中,允许故障持续时间参见“TT系统”条目 。其简明要求是: (1)对于I类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和63A以下的插座,故障持续时间不得超过表中所列数值: (2)对于配电干线和接向固定设备的配电线路(该配电线路的配电盘不接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或63A以下的插座,或配电盘与保护零干线有电气连接),故障持续时间不得超过5s 。TN系统中,设备断开电源前,其上对地电压决定于相一零线回路的阻抗,其大小为: 式中,ZPE、ZL、ZE和ZT分别为保护线阻抗(包括PE和PEN线)、相线阻抗、相线上电器元件的阻抗和变压器计算阻抗 。如上列阻抗值难以确定,预期接触电压可按下式近似计算: 式中m——保护零线电阻与相线电阻之比,即 K——计算系数,有总等电位连接时取K=0.6~1 。TN--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零线接地的接零保护系统;TT--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接地保护系统,其中电气设备的接地点独立于电源中性点接地点;IT--电源中性点与地绝缘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被单独或集中的通过保护线(PE)接至接地极 。
2,IT系统就是保护接零系统对吗就是电源系统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
3,什么叫接零系统接地系统现今的接地,接零系统多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标准 。按IEC规定,低压配电接地,接零系统分有IT、TT、TN三种基本形式:在TN形式中又分有TN—C、TN—S和TN—C—S三种派生形式:其形式划分的第1个字母反映电源中性点接地状态;T——表示电源中性点工作接地;I——表示电源中性点没有工作接地(或采用阻抗接地);形式的第2个字母反映负载侧的接地状态;T——表示负载保护接地,但与系统接地相互独立;N——表示负载保护接零,与系统工作接地相连 。第3个字母C—表示零线(个性线)与保护零线共用一线;第4个字母S—表示零线(中性线)与保护零线各自独立,各用各线 。对于这5种形式,其特点和应用范围分述如下:①TT系统:三相四线供电系统,属保护接地 。如电源侧中性点接地,其接地电阻大,则较为安全,此时属小接地电流系统 。在接地短路时,其余两相对地电压变大,介于220一380V之间,但设备正常运行时 , 其外壳没有接零保护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和电压 , 这是IT系统的主要优点 。为安全起见,IT系统常与漏电保护和断零保护相配合使用 。②IT系统:三相三线供电系统,属保护接地,电源侧个性点与地绝缘 。或经大阻抗接地 。在单相碰壳接地时,接触电压易于控制在安全值内;在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同时,用电设备仍能正常工作 。这种系统的漏电电流值不会很大,不能使保护装置及时动作,由于这种系统没有断零保护 , 因而不能设置零线N , 故无法取得220V电压用于照明,这是其缺点,并且其一相碰地时,其他两相对地电压为380V,对人身更为危险 。③TN—C系统:三相四线供电系统,属保护接零 。电源侧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很小 , 是大电流接地系统 。该系统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共用一根导线(PEN) , 简单经济,但PEN线不能装熔断器,并且一旦断线将破坏系统稳定,构成对人体和设备的危险 。这一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故障电流较大 , 但不及相间短路电流大,因而以相同短路来设计的线路保护装置一般不能及时切断故障线路 。此外,这一系统的PEN线上除有中线正常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外,还会有对人体有危险的高次谐波电流 。因此,这一系统是一个弊大于利的系统 。④TN—S系统:三相五线供电系统,属保护接零,中线N与零线PE分开 。电源侧中性点同样接地,也是大电流接地系统 。系统的三相不平衡电流不经PE线,减轻了TN—C系统的缺点,但中性点对地电位仍会通过PE线使设备外壳有电流和电压 , 未能彻底解决TN—C系统的缺点 。因此,这一系统常与漏电开关联用方能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⑤TN—C—S系统:是一种TN—C与TN—S系统的混合配电方式,同属保护接零 。PEN线分出独立的N线后,不能再使之与保护零线PE线合并或互换 。在我国的物业管理区自配变压器的独立电网中,一般都是采用此系统 。IT系统在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中也常用,特别是对接地要求较高的数据处理和电子设备,应优先采用TT系统;IN—S系统在国外多用,特别是对于人体较多会直接接触用电设备的场所应优先选用;IT系统主要用于易发生一相接地 , 绝缘不好的场所,如煤矿,化工厂等;TN——C系统过去常用,但由于其固有的缺点,现已由TN—C—S系统取代 , 不再推广使用 。前面有一处说IT系统需要漏电保护 那个应该是TT系统吧 打错了应该【it系统又叫保护接零系统吗,TTTN和IT系统的区别】
4,TT接地系统与IT接地系统的区别是什么TT 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 TT 系统 。第一个符号 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 T 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 。在 TT 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 。机房低压配电系统TT、IT、 TN接地方式: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一相接地或火灾爆炸的场所,如10KV及 35KV的高压系统和矿山、井下的某些低压供电系统,不适合在施工现场应用(常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也可用于农村地区 。但不能装断零保护装置,因正常工作时中性线电位不固定 , 也不应设置零线重复接地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其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与电源端接地点无关的接地级,简称保护接地或接地制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用保护零线与该中心点连接,称作保护接零系统 。5 , 低压系统接地分为TT IT TN怎么理解我们国家110KV及以上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即大电流接地系统) 。35KV、10KV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经大阻抗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380V/220V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即:过去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 。即过去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 。TN系统,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低压电网中,将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的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 。即过去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零 。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有中性线引出 。按其保护线形式,TN系统又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等三种 。(1)TN-C系统(三相四线制) , 该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该线又称为保护中性线(PEN)线 。它的优点是节省了一条导线,缺点是三相负载不平衡或保护中性线断开时会使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带上危险电压 。(2)TN-S系统就是三相五线制,该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分开的 , 从变压器起就用五线供电 。它的优点是PE线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因此不会对接在PE线上的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此外,由于N线与PE线分开 , N线断开也不会影响PE线的保护作用 。③TN-C-S系统(三相四线与三相五线混合系统),该系统从变压器到用户配电箱式四线制,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是合一的;从配电箱到用户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是分开的 , 所以它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较差或有对电磁抗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35kv、10kv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经大阻抗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380v/220v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即:过去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 , 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 。即过去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 。tn系统 , 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低压电网中,将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的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 。即过去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零 。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有中性线引出 。按其保护线形式,tn系统又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等三种 。(1)tn-c系统(三相四线制),该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该线又称为保护中性线(pen)线 。它的优点是节省了一条导线,缺点是三相负载不平衡或保护中性线断开时会使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带上危险电压 。(2)tn-s系统就是三相五线制,该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分开的,从变压器起就用五线供电 。它的优点是pe线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因此不会对接在pe线上的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6,什么是保护接零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是电在工作中产生的余电,为了不让余电击伤人,让它能够让余电排入到大地体中,所称工作接地;保护零线-其实也就是地线,就是其中某根电线接触物体时,让漏保开关能及时跳闸,不击伤人 , 所称保护零线 。两种接线方式都为保护人身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主要区别是:(1)保护原理不同保护接地是限制设备漏电后的对地电压,使之不超过安全范围 。在高压系统中,保护接地除限制对地电压外 , 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促使电网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保护接零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动作,以及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 。此外,在保护接零电网中,保护零线和重复接地还可限制设备漏电时的对地电压 。(2)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即适用于一般不接地的高低压电网,也适用于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如装设漏电保护器)的低压电网;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 。(3)线路结构不同如果采取保护接地措施 , 电网中可以无工作零线,只设保护接地线;如果采取了保护接零措施,则必须设工作零线,利用工作零线作接零保护 。保护接零线不应接开关、熔断器,当在工作零线上装设熔断器等开断电器时,还必须另装保护接地线或接零线 。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 , 是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措施 。可防止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以保证人身安全 。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接地保护一般用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的供电系统中,用以保证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产生的对地电压不超过安全范围 。保护接零,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电网的零线可靠连接,以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统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事故、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这两种保护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原理不同 。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的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二是适用范围不同 。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将上述两种电力网的运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 。保护接地系统(TT系统)通常适用于农村公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地保护方式;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 , 又可分为TN-C、TN-C-S、TN-S3种)主要适用于城镇公用低压电力网和厂矿企业等电力客户的专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方式 。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 , 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 。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 。三是线路结构不同 。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中性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 , 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 , 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答:保护接地多用于三相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 。将三相用电设备的外壳用导线和接地电阻相连就是保护接地 。当人碰到一相因绝缘损坏,已与金属外壳短路的电机,则此相电流将分两路入地,由于接地电阻远小于人体电阻,所以大部分电流通过接地电阻入地 , 流入人体电流很小,人身安全得以保证 。在动力和照明公用的低压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电源中点接地,这是应采用保护接零,即把设备的外壳导线和中线相连 。假如设备与外壳相连,则该相导线即与中线形成短路,致使该相熔丝熔断,免除危险 。必须指出的是,同一配电线路中,不允许一部分设备接地,另一部分设备接中线 。7,保护接零是什么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065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 , 是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措施 。可防止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以保证人身安全 。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接地保护一般用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的供电系统中,用以保证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产生的对地电压不超过安全范围 。保护接零 , 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电网的零线可靠连接,以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统称保护接地 , 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事故、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这两种保护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原理不同 。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 , 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的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二是适用范围不同 。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 ,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将上述两种电力网的运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 。保护接地系统(TT系统)通常适用于农村公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地保护方式;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3种)主要适用于城镇公用低压电力网和厂矿企业等电力客户的专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方式 。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 。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 。三是线路结构不同 。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中性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 , 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把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电网的零线连接,以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 。在电压低于1000伏的接零电网中,若电工设备因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而使金属外壳带电时 , 形成相线对中性线的单相短路,则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自动开关或熔断器)迅速动作,切断电源,从而使设备的金属部分不致于长时间存在危险的电压,这就保证了人身安全 。多相制交流电力系统中,把星形连接的绕组的中性点直接接地,使其与大地等电位,即为零电位 。由接地的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零线 。在同一电源供电的电工设备上,不容许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地(见接地) 。因为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外壳带电时,若其接地电阻r′d较大,故障电流id不足以使保护装置动作,则因工作电阻rd的存在,使中性线上一直存在电压u0=idrd,此时,保护接零设备的外壳上长时间存在危险的电压u0,危及人身安全 。保护接零就是将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 , 用导线与系统进行直接相连的方式 。采取保护接零方式,保证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的区别工作接地-是电在工作中产生的余电,为了不让余电击伤人,让它能够让余电排入到大地体中,所称工作接地;保护零线-其实也就是地线 , 就是其中某根电线接触物体时,让漏保开关能及时跳闸,不击伤人,所称保护零线 。两种都是为了保护人生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1)所谓“接零保护”就是在正常情况下把电器设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2626635备中与带电部分绝缘的金属结构部件用导线与配电系统的零线连接起来 。接零保护一般与熔断器、保护装置等配合用于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就是这种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方式 。电器设备采用“接零保护”后,当电器设备绝缘损坏或发生相线碰壳时,因为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己直接接到低压电网中的零线上,所以故障电流经过接零导线与配电变压器零线构成闭合回路,碰壳故障变成了单相短路 , 因金属导线阻抗?。庖欢搪返缌髟谒布湓龃?nbsp;, 足以使保护装置或熔断器迅速动作(熔断)而切断漏电设备电源,即使人体触及了电器设备的外壳(构架)也不会触电 。(2)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采用接零保护的接线方式很重要 。目前 ,  在我国城镇和农村中,安装接零保护主要有三种方式: 1)三相四线制配电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安装的优点是节约资金,不用另设专用的接零保护线 。将工作零线从进户线处一分为二后将其中一根线作为接零保护,再接到插座的接地极或电器设备的外壳上 。必须注意,零线上不允许装设熔断体和刀闸 。因为 , 一旦熔断体熔断或零线断路,相线电压将通过用电器传到金属外壳上 , 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有触电的危险 。2)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配电方式 。这种方式是将保护零线从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引出,单独敷设 , 与接地保护线分开 。线路长的还应增设重复接地装置并与保护零线连通 。采用这种方式虽然一次性投资比较大 , 但安全性却很高 。3)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的进户点再改为三相五线制 。这种方式比三相四线制配电方式更加安全 。安装方法是将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分开进户 , 在保护零线上再安装一个重复接地体(有的用户为了节约资金而不做接地体)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零干线起着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的双重作用,不足之处是零干线必须保证有很好的导电性能和导电连续性,不能是串联支线 。否则,如果零干线断路后,其重复接地就变成了保护接地,线路后面的电器设备如果没有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措施,仍然不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