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为什么去吴国,去晋国不是报仇更容易?


伍子胥如果去晋国只能避难 。基本上报不了仇 。要报仇只能去吴国 。

伍子胥为什么去吴国,去晋国不是报仇更容易?

文章插图
一、伍子胥本来是要逃晋的 。因意外逃吴
公元前529年 。好细腰的楚灵王自缢身死 。经过一番折腾 。楚平王即位 。立儿子芈建为太子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太子太傅 。费无忌为太子少傅 。
公元前527年 。楚平王派费无忌去秦国为太子建求娶秦国公主 。秦哀公把长妹妹孟瀛公主嫁给太子建 。因为孟瀛貌美 。费无忌回楚国后建议楚平王自己娶孟瀛 。为太子建另娶其它女子 。楚平王同意 。因此上演了春秋历史上丑陋的父纳子媳闹剧 。
伍子胥为什么去吴国,去晋国不是报仇更容易?

文章插图
伍子胥本来是投奔太子建的 。到了宋国和太子建汇合后 。发现宋国正在闹内乱 。太子建和伍子胥就投奔郑国 。郑定公对太子建及伍子胥很客气 。给他们的待遇也很高 。
但因为郑国是小国 。即帮不了太子建复国 。也帮不了伍子胥报仇 。尽管郑国待太子建和伍子胥不错 。他们还是去了晋国 。想借晋国的军队打回楚国 。
晋国适逢晋昭公刚去世 。晋顷公刚即位 。又要服丧 。又要处理各种即位事宜 。加上“弭兵会盟”不久 。因此对攻楚没兴趣 。但由于郑国夹在晋楚之间 。晋顷公听说太子建和郑国关系好 。就让太子建到郑国卧底 。伺机里应外合灭掉郑国 。灭郑后把郑国封给太子建 。然后再帮他们伐楚报仇 。
太子建和伍子胥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又贪图郑国的领土 。真的就答应晋国要求 。回到郑国卧底来了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和国相子产也没怀疑 。
但太子建做事不密 。卧底的消息被一个随从知道了 。正巧这个随从犯了错误 。太子建要处死他 。这位随从就跑出来告密 。卧底计划败露 。郑定公和子产处死了太子建 。伍子胥一见郑国呆不下去了 。就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芈胜逃往吴国 。
所以不是伍子胥不去晋国 。而是已经去了晋国 。在配合晋国灭郑的过程中发生意外 。不得已逃吴 。
二、伍子胥逃晋避难可以 。想复仇难度太大
灭郑阴谋败露 。伍子胥为什么不再次逃晋?大概率是伍子胥和芈胜慌不择路 。跑到昭关 。混出昭关只能去吴国了 。
即使伍子胥再次有机会能够去晋国 。晋国也许会收留他们避难 。但不太会帮伍子胥复仇的 。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 。晋楚弭兵 。再大动干戈可能性不大 。
诸侯争霸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时代发展的一条主线 。齐桓公死后 。真正的霸主是晋文公 。晋文公死后 。楚国不服气 。晋楚争霸就成了中原诸侯相争的主线 。楚庄王横空出世 。从晋国手里夺得霸主之位 。楚庄王死后 。晋国又重夺霸主之位 。
晋楚争霸 。除了晋楚直接交锋的几次大战役 。像城濮之战、泌之战、鄢陵之战外 。大多数争霸战是在晋楚之间的中小诸侯国之间展开 。
像三明治一样夹在晋楚之间的中小诸侯国主要有宋国、郑国、陈国、蔡国等 。这些中小诸侯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只能选边站队 。其中宋国是坚定的晋国盟友 。郑国则左右摇摆 。谁强就倒向谁 。总体偏楚多一点 。晋楚争霸往往拿中小诸侯国开刀 。楚庄王的时候就伐宋 。打了9个月 。最后到了易子而食、析骨而爨的地步 。
郑国受了夹板气更多 。倒向楚国 。晋国伐楚先伐郑 。楚国有时来救 。有时不救 。郑国就倒向晋国 。楚国就找碴伐郑 。晋国也是时救时不救 。不救时郑国又倒向楚国 。
这种夹板气受多了 。本来郑、宋这些小诸侯根本看不出路 。
伍子胥为什么去吴国,去晋国不是报仇更容易?

文章插图
第二次弭兵会盟的时间是公元前546年 。比伍子胥逃往吴国的时间大概早20年 。这段时间晋楚虽然偶有冲突 。但大战没有 。晋楚基本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 。
这个时期即使伍子胥逃到晋国 。晋国也不大可能打破“弭兵会盟”后的平衡 。帮伍子胥攻楚复仇 。
其次 。晋国卿室坐大 。晋顷公忙于内斗 。顾不上伐楚
晋国由于曲沃代翼及晋献公大诛公室后 。卿的力量逐步壮大起来 。晋文公时 。建立了六卿制度 。并建三军 。最多到六军 。晋文公让六卿分管三军 。导致六卿不断坐大 。
六卿坐大 。使晋国的公族看到了威胁 。公族就想削弱六卿 。六卿就和公族针锋相对 。晋国公族与卿族的斗争进入了你死我活的阶段 。
晋昭公在位时 。国君的权力逐步被六卿蚕食 。晋顷公当然不甘心被边缘化 。因此必须与卿族斗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