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 。我来回答 。
萨沙第8954条回答 。

文章插图
当然是不够了 。
首先 。什么是红纱 。什么是绫?
虽然古代的绫罗绸缎一般比较值钱 。但也要具体来分析 。
红纱属于绢纱的一种 。是一种很普通的丝织品 。制作必须粗糙 。不如绢那么好 。价格较低 。
至于绫的价格则比较高 。相对来说可以卖出高价 。

文章插图
根据分析唐代的商品价格 。我们可以推断出 。卖炭翁是大大吃亏的 。
当年烧炭是很不容易的 。每斤的价格1.5到2文铜钱 。如果是寒冬腊月急需要用碳的时候价格还会更高 。那么 。这1000多斤碳 。最低价格也有1500多文铜钱 。
而古代几文铜钱都可以吃一碗面 。1500多文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巨款了 。

文章插图
那么半匹红绡一丈绫 。值多少钱?
当时的价格 。半匹红纱很廉价 。最多值100多文铜钱 。
相对来说 。那一丈绫价格较高 。但充其量也不过500文铜钱左右 。加起来还不到700文铜钱 。
也就是说 。太监给的钱 。还不到碳价值的一半 。
而且 。这还不仅仅是给钱太少的问题 。
【白居易《卖炭翁》中,半匹红绡一丈绫,够一车炭钱吗?】碳作为一种日常消耗品 。是非常枪手的 。无论在哪里都能卖得掉 。无论有钱人和还是普通人 。冬季都需要碳 。
所以 。卖炭翁有了一车炭 。是很容易卖掉 。不会积压在手上的 。
但是 。绫罗绸缎这种东西同古董一样 。根本不是啥生活必需品 。只有极少数人才会购买 。普通人压根不可能买 。

文章插图
更重要的是 。一丈绫和红纱应该都是唐朝宫殿里面库存多年 。根本没有人会用的垃圾货 。如果它们真的很好变卖 。太监直接拿到外面集市卖掉即可 。何必这样坑卖炭翁呢?这说明 。半匹红绡一丈绫在当时很难卖掉 。可能要卖很多天才行 。
就算卖掉了 。由于这属于奢侈品 。不是生活必需品 。往往买家还会大肆砍价 。
半匹红绡一丈绫最终能够卖三四百文 。就很了不起啦 。
所以 。说来说去 。太监这个宫市等于是变相抢劫老百姓 。

文章插图
那么 。烧炭容易吗?
当然不容易 。
在古代 。烧炭不但是重体力活 。而且需要很多劳动力和漫长的时间 。
一般来说 。1000多斤的碳 。需要几千斤的优质木材 。显然卖炭翁一个人砍不了 。要全家至少四五个壮年男人一起去砍树 。搬运树木 。

文章插图
除了砍树以外 。烧炭还需要择址挖窑孔、装窑、烧窑、封窑和出炭等几个环节 。也需要好几个强壮男人来工作 。
仅仅烧一窑木炭 。前后需半月之多 。加上砍树和准备 。一般近1个月才能搞定一窑 。
烧炭工又脏又累 。还多少有些危险 。在古代属于最低级的职业 。是穷人无可奈何才做的事情 。
太平天国实际领袖杨秀清 。就是烧炭工出身 。因为职业极差 。杨秀清有着天生的反清意识 。

文章插图
卖炭翁全家辛苦一个月 。耐以生活的木炭 。就这样被太监利用权力变相抢劫了 。
唐代是个特殊的时期 。太监权力极大 。唐朝中后期 。太监集团甚至架空了皇帝 。暗杀了多个傀儡皇帝 。朝中无人敢惹 。而宫市这种占便宜的小玩意 。在太监们看来自然没什么了不起 。是寻常事 。
这却导致很多老百姓无法生存 。穷途末路 。
其他观点:
云中答题 。相互学习 。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卖炭翁》是《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 。

文章插图
问题中的半匹红绡一丈绫 。是文章的结尾处的一句 。太监差役们强行拉走 。老翁的一车碳 。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挂在了牛头上 。就充一车炭的价钱了 。
那么 。这半匹红绡一丈绫的价值 。够老翁的一车碳钱吗?
答案肯定是不够的 。为什么如此肯定呢?我们下面来进行仔细的分析 。

推荐阅读
- 230是多大的鞋 怎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鞋尺码
- 过大的自信是不是真的属于自负?为什么?
- 你觉得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凄惨吗?为什么?
- 魔方图鉴类别篇科普向 100000000阶魔方图片
- 自负心理的利与弊?
- 经典古诗词赏析大全 这21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古诗词
- 自大、狂妄、自我为中心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 如何看待有自负心理的人?
- 仙剑4中所有技能详解 看完我感觉我能写一本网游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