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大教育家?


在政治上主张以德、礼治国 。他强调人道主义 。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 。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 。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
在经济方面 。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义 。在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 。
在教育思想方面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 。并创办私学 。大量招收学生 。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 。他还提倡因材施教 。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 。强调学生自我思考 。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
在美学方面孔子主张“美”和“善”的统一 。他提倡将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两者结合 。将文学艺术作为促进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 。
而在史学方面 。孔子主张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研究 。强调研究历史时要重视事实依据 。同时极为反对表里不一、名不副实的做法 。
其他观点:
题目:孔子思想有哪些?副标题:略论孔子思想
此题颇厐大 。然而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亦是学习儒家文化不可回避的问题 。分条缕叙 。尽管如此 。仍恐有挂一漏万之嫌 。
(一)仁
仁是孔子思想之核心 。其余思想观点皆由此而生发 。仁的核心思想是忠恕 。孝悌则是仁思想的根本 。忠 。尽心尽力 。赤诚无私 。忠君 。忠上 。忠友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1.4)恕 。以己之心度别人的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12.2) 。唯有在家孝与悌 。在外才能做到忠与恕 。仁 。爱人 。这是纲;尚有许多条目 。如“克己复礼为仁”(巜论语.颜渊》12.1);“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19.6) 。仁 。《论语》中 。共30见 。
(二)义
义 。合理、适宜的事 。孔子主张君子做官就是实行义 。就是为民做合情合理适宜的事情 。“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 。”(《论语.微子》18.7)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论语.宪问》14.12) 。“见得思义”(《论语.子张》19.1)亦主张“义然后取”(《论语.宪问》14.13) 。该取的财物然后取 。不取不该取的财物 。义 。《论语》中 。共20见 。
(三)礼
礼学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而有机的组成部分 。南宋理学家朱熹给“礼\"下的定义为“天理之节文” 。“礼”就是上天按理定的节制、文饰和修饰人的举止行为 。换言之 。“礼”是天定的;其二 。节制人的言行;其三 。文饰人的言行 。或谓修饰人的言行 。运用礼时 。和谐是最重要的 。所谓“礼之用 。和为贵”(《论语.学而》1.2) 。“礼仪三百 。威仪三千”(子思巜中庸.右第二十七章》) 。礼节仪式三百条 。庄重严肃仪容举止种种三千条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 。《论语.先进》(11.26)中载 。子曰:“为(wei 。二声)国以礼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子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恥;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恥且格 。”意思是说 。用政令治理百姓 。用刑法使百姓整齐划一 。百姓虽然避免犯罪但不知道犯罪是可恥的;用道德治理百姓 。用礼来使百姓整齐划一 。百姓就有羞恥之心而且也能纠正非心 。礼 。巜论语》中 。共34见 。
(四)智
智 。聪明 。才能 。孔子认为“智”就是“知人\" 。即识别人 。(巜论语.颜渊》12.22)孔子按智商高低把人分成三等:上智 。下愚及中人 。而且“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论语.阳货”17.3)故而孟子得出“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於人”之说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5.4)总不会让目不识丁者来统一治理国家 。孔孟这一观点是无法抗拒和反驳的 。智 。巜论语》共9见)
(五)信
信 。诚实 。不欺;信任 。相信 。“信\"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要求诸侯王、卿大夫、士这些国与家的工作人员要特别讲诚信 。讲了许多精辟语句 。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语言 。例如“敬事而信”(《论语.学而》1.5) 。严肃慎重地办理国与家的大事而又守信用 。“谨而信”(同上 。1.6)谨慎而且诚信 。“信近於义 。言可复也 。”约信讲信用要符合于义 。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巜论语.为政”2.22)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 。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17.6)诚实别人就任用你 。信 。《论语》共15见 。
(六)中庸之道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平常的道理 。是经常守持的道德 。“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论语.雍也》6.29)中庸作为道德是最高的了 。具体表现在如礼的运用上 。以和谐是重要的 。即“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学而”1.12)再如“君子之於天下也 。无適也 。无莫也 。”(《论语.里仁》4.10)君子对于天下人 。没有亲厚没有疏远之别 。只跟有义的人亲近靠近 。要求人们“允执其中”(巜论语.尧曰》20.1) 。即人们要真诚地操持那种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 。中庸 。巜论语》中有7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