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眼欲穿盼客户 。可收购番茄的客户却不知在哪里?上万斤番茄滞销 。2毛钱一斤没人要 。农业“靠天吃饭”如何破解?这不仅是摆在云南红河州番茄种植户面前的课题 。也应该是红河州及其所属地方政府应当好好思考 。帮助农民破解的难题 。农业生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没有节制地盲目发展 。更不能靠单一农产品 。尤其是不能靠单一农产品中的单一品种搞单打独斗 。否则的话 。像云南红河州番茄种植户一样 。从天上掉到地下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

文章插图
题主的问题不是没有根据 。而是来源于云南红河州 。位于云南东南部的红河州 。在地形上以山脉、高原、河谷和盆地为主 。西红柿是红河州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由于品质出众 。长久以来供给华南、华中、华东等地区 。出口远销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受到国内外很多人的喜爱!一年两熟是云南红河州西红柿种植的特点 。

文章插图
今年受疫情影响 。云南红河州菜农的西红柿曾经由2月份的3块钱一斤上涨到3月份的6块钱一斤 。一个个番茄种植户都因此赚了钱 。于是 。当地农民种植番茄的积极性受到了普遍刺激 。种植面积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且栽培的品种据说大都是成熟上市时间基本统一的粉色品种 。由于无节制地大量发展单一番茄品种 。从5月下旬开始 。红河州菜农的番茄便显现出滞销的苗头 。光是建水县岔科镇一个小镇 。就有 超过1500亩以上的番茄滞销 。总共近10000吨! 而据媒体报道 。这种情况却不是个例 。在红河州的其他县镇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

文章插图
根据媒体报道 。当地开远市小龙潭镇绿差冲村委会青龙村50多户农民就种植了325亩番茄 。同样也出现了滞销的问题 。还是村子里有担当的3位农民用他们的自有资金收购了村民的番茄才帮村民解决了现实问题 。

文章插图
虽然说一个地方的农民统一种植同一种农产品可以形成数量上的竞争优势 。但凡事都需要保持和讲究一个合适的“程度” 。缺少规划 。没有节制地盲目发展 。所谓的优势就非常容易变为劣势 。尤其是在上一季赚到钱后 。不加考虑地跟风大干快上 。以为只要扩大种植面积 。就一定能赚到更多钱时 。就必然会被“赚钱”冲昏头脑 。陷入“货到街头死 。跟风必烂市”的栽培误区 。

文章插图
暑热的6月 。番茄用它的滞销着实给云南红河州的菜农上了一堂现实的农产品市场经济课 。应当说 。是菜农在番茄种植上无节制 。地方政府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提醒 。才导致了今天云南红河州种植番茄的菜农手里成熟的番茄2毛钱一斤也无人问津的窘境 。市场经济的问题需要从市场出发 。考虑市场的因素才能得到解决 。这是毫无疑问的 。
其他观点:
我想说番茄滞销确实有这现象 。发生在云南红河州 。每年都有水果蔬菜滞倾倒的相关报道 。这不得不令人心痛 。令人深思 。我想大家都会在内心问个“为什么会这样”?水果蔬菜滞销也引起我们三农领域创作者一直关注 。
【上万斤番茄滞销,2毛一斤没人要,农业“靠天吃饭”该如何破解?】

文章插图
番茄滞销肯定是供大于求 。造成这供求不平衡的冏境 。就是盲目跟风种植 。扩大种植规模 。农民对市场缺乏认识 。现在不是物资匮乏的年代 。种植什么都能卖出去 。现在商品多了 。有可能卖不掉的 。我们在种植上 。应该了解市场信息 。市场需要多少西红柿 。我们就种植多少西红柿 。销售多少 。就采摘多少 。都集中时间销售 。必然迎来小高峰 。造成市场供大于求 。我们在种植上要分早熟、中熟、晚熟种植 。这样就可以分开分批分期上市销售 。也就不存在滞销问题了 。我们不仅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还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 。发出预警 。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不能只让农民扩大规模 。不管农民销不销的出去 。扶贫要扶真贫 。真扶贫 。切切实实进行脱贫攻坚 。一个产业不是坐在办公室凭空想象出来的 。应该深入调查研究 。做出科学规划 。有可行性分析才行 。不能一拍脑门子 。脑洞大开 。农民现在番茄滞销了 。当地政府干部应该有所作为 。为农民排忧解难 。
推荐阅读
- 甜玉米要蒸多久才熟透
- 民营银行存款利率达到了6%,目前还有其他银行利率比这个更高的吗?
- 消失夫妻究竟有多惨 消失的夫妻案件全过程
- 疫情期间什么物品滞销最多?
- 山竹一天吃几个比较合适
- 中国的银行都是国有的银行吗,有没有私人银行?
- 疫情之下,如何解决农产品出现的滞销现象?
- 普通衣服可以防晒吗
- 从2021年6月央行要求降息后现在哪家民营银行存款利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