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原因


玉米大斑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原因

文章插图
玉米叶枯病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一种常见病害 。具有分布广、发展快、危害重、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每年都会造成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50-60%甚至不收的情况 。那么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呢?让我们了解一下 。
玉米叶斑病的症状玉米大叶斑病又称叶枯病、条斑病和叶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包被叶 。叶病会出现水灰色的小斑,然后沿着叶脉迅速蔓延到两侧,形成褐色的大斑 。严重时病情会持续 , 叶片会变黄枯萎 , 幼苗会死亡 , 造成辐射大,减产甚至失败 。
玉米叶斑病的发生条件玉米叶斑病的发生除了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有关外 , 还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温度是20-25度℃, 相对湿度大于90% 。拔节至出穗期间 , 病情发展迅速 , 易传播 。发病越严重,孕穗期至抽穗期施氮量越少,低洼地密度越高 。
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措施1、筛选出抗性品种 。目前,玉米种子品种繁多,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
2、加强农业调控 。基肥应与有机生物菌肥和硼、镁、锌、硫酸硅等中微量元素混合施用,苗期6-8叶喷一次轻碳菌肥,以增强植株,预防病害 。
3、吃药防治 。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病前、病中预防,是防治玉米叶枯病的有效措施 。
4、提前预防 。6月中旬,每株菌玉米250g/ha,加水400~500kg,10~15d喷施2次,可有效防治玉米叶枯病 。
5、疾病的治疗阶段 。在发病初期,每5~7天喷施一次 , 连续喷施两次,每公顷玉米菌剂500克,浇水500~600公斤,可防治玉米叶枯病 , 使玉米健康生长 。
【玉米大斑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原因】以上是关于玉米叶斑病的介绍,为了有效地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各种病虫害都要严格控制,玉米叶斑病也不例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