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是不太建议给孩子看严重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书籍的 。这个“能力”并不是指纯粹的阅读能力 。而是指理解能力、社会阅历能力、价值观能力、世界观能力等等 。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本书往往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某些优美的描写 。
尽管我们可能记不住、也背不过 。但是在品味的那一刻却是实实在在的感染了我们 。
2、某些个性鲜明的人物 。
这点几乎是绝大多数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最容易获得的收获 。
3、某些或者离奇曲折或者荡气回肠或者感人至深的情节描写 。
这些人物一样 。因为人物本身的塑造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故事情节 。
4、一些积极正面的有教育意义的东西 。
美好的东西总是会让人向往的 。
5、一些负面的 。
对于不好的东西 。多数人的记忆效果都会比美好的更容易、更持久 。
……
《鬼谷子》、《墨菲定律》、《人性的弱点》等这类书籍我不赞成五年级的孩子看的原因也是基于上面所述的内容的考虑 。
别说是孩子了 。就算是很多成年人来看这样的书最容易让他们收获的其实还是一些比较负面的、阴暗的东西——因为这些内容太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 。接受这些东西几乎是不需要任何代价和付出的 。
例如一些美好的、励志的东西它是需要一个人要在实际行动、思想意识上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去践行的 。而这个难度无疑会比负面的“学”起来更加费劲 。
我不知道孩子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书单和他又希望自己通过这些书籍获取什么 。但是就我的经验来看这类书籍虽然是充满“智慧”的 。但是它们是需要人生沉淀和积累最为基础的 。
这就好比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不去注重积累和基础以及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却从一开始就想着“学习技巧”、“XX秘籍”……不能说没有收获 。但是一定是弊大于利 。
当然了 。我也仅仅是“不赞成” 。如果孩子真的非常想去读的话也是可以的 。尤其是已经五年级的孩子了 。他有这个阅读的愿望而你又不同意 。那么还是比较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会极其比较激烈的亲子矛盾 。
如果孩子还是坚持 。那么我倒是有两个建议希望题主参考一下:
1、你也跟孩子一起读 。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这些书还是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的 。就我个人而言 。《墨菲定律》是我更加喜欢的一本 。反复看也看不够的一本 。当然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一定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这个不必强求 。我只是想说明这些书我们作为成年人也是真的可以去读一读并且思考一下的 。
2、跟孩子交流阅读收获 。
只有你也去阅读了你才会知道“原来是什么样的” 。而只有交流了 。你才会知道“孩子是这样想的” 。那么你才能够清楚孩子的收获到底是积极地还是负面的 。如果是积极地那固然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 。而如果从中收获的是一些比较负面甚至是阴暗的 。那么这个时候因为你也读了也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那么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是可以帮助孩子因到会积极的一面的 。
不要对自己不自信 。要知道无论如何 。你的阅读“对手”仅仅是一个五年级的孩子 。人生阅历的短板不是靠“想”和“看”就能弥补的 。
如果你是觉得买回来孩子三分钟热度过去了这些书就光等着“落灰”而且你本身也不打算看这些书 。那么可以带孩子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先去看看 。确认孩子喜欢了再买也不迟 。
总之 。在孩子的阅读上我们的确是应该多支持、多鼓励的 。但是“质量”这关还是应该去帮助孩子把把的 。
其他观点:
作为孩子的父母 。我很尊重孩子的选择 。
如果要上五年级的孩子要买《鬼谷子》、《墨菲定律》、《人性的弱点》这些书 。我会毫不犹豫同意 。

文章插图
【要上五年级的孩子最近说要买《鬼谷子》、《墨菲定律》、《人性的弱点》这些书,能看懂吗?】一、孩子的学习能力超强
我从来不会害怕孩子不懂 。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 。
有很多作家 。小时候就看世界名著、中国四大名著 。还有一些普通人看来比较深奥的书 。
这些书就如同星火 。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让他们驱散前行的迷雾、找准人生的方向 。并伴随他们走过懵懵懂懂的年纪 。
书是智慧的结晶 。每本书都有每本书的价值 。只要是正向积极的 。便是孩子可以看的 。
推荐阅读
- 如何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对长春长生假疫苗事件判刑?
- 秋葵变黑了还能吃吗
- 《人性的弱点》,《鬼谷子》,《狼道》,《羊皮卷》,《墨菲定律》这几本书主要说的是什么?
- 你觉得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会促使国人今后选择进口疫苗吗?
- 奥密克戎早期症状有哪些
- 月经期能不能吃龟苓膏
- 什么是“墨菲定律”,你相信吗?
-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会对其所生产的疫苗怎样定性,是劣药还是假药?
- 秋葵隔夜还可以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