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两难问题 。抗争到底有抗争到底 。成功翻身的例子 。妥协有妥协 。最终实现逆转的例子 。首先我对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历史事件做一个简单回顾 。

文章插图
首先是妥协的例子 。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苟道大成的越王 。的确是妥协界的翘楚 。深得苟之精华 。通过妥协 。最终实现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佳话 。

文章插图
第二个大家知道的可能会是汉高祖的白登之围的故事 。汉高祖通过远嫁公主 。解除白登之围的危机 。弱小时向匈奴妥协 。这一政策一直持续执行了三代人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祖孙三代人的妥协 。最终为汉武帝的大决战奠定了基础 。成功干翻匈奴 。强大的匈奴帝国分崩离析 。消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

文章插图
第三个故事 。唐朝早期与突厥的故事 。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 。向突厥借兵 。纳贡 。甚至称臣(野史记载 。虽不可信 。但也表示当时的唐朝是在向突厥示好妥协) 。以及唐太宗时期 。突厥大举南侵 。一度进逼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外 。唐太宗被迫与突厥的颉利可汗结下渭水之盟 。通过妥协赢得喘息之机 。然后励精图治 。消灭突厥!

文章插图
以上三个故事的主角都是通过暂时的妥协 。为自身赢得发展的时机 。最终实现超越 。一举赶走甚至消灭敌对势力 。
反过来 。抗争到底的故事有没有呢?也是有成功的案例 。比如:
第一个故事是五胡乱华时期的冉闵 。当时的中原大地 。汉人被视作两脚羊 。被异族任意欺凌屠杀 。一度有亡族的危机 。晋室南迁 。衣冠南渡 。弃中原大地于水火之中!是冉闵的一道杀胡令 。选择了抗争到底 。剿灭了最为残暴的羯赵 。为之后的后秦乃至北魏 。汉人的大量出仕 。胡汉融合 。不能不说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以上几个小故事 。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选择 。最终都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可一概而论!从我个人的理解具体来说 。我认为:
1.如果选择妥协 。一定要保有抗争到底的力量 。或者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决心斗志 。勾践得以保全 。是因为他可以稳定越国南方的土蛮 。防止其骚扰吴国的大后方;汉高祖刘邦可以与匈奴讲和 。是因为汉军即将完成对匈奴的反包围;文景时期 。汉匈可以保持相对良好的外部条件 。是因为匈奴意识到汉军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南下进攻汉朝 。得不偿失 。于是选择西进 。进攻月氏;唐太宗可以与颉利可汗确立盟约 。让突厥认错 。是因为唐军击败了突厥的西路军!
故而 。我认为 。如果选择与敌妥协 。同时又想保持自身民族的独立性 。那么一定要有让对方忌惮的力量 。有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决心和斗志 。这样两个民族之间 。虽然实力相差悬殊 。但是最终可以实现平等对话 。如果自身努力发展 。积蓄实力 。未必没有实现逆转的可能 。

文章插图
2.如果选择妥协 。融入其中 。相互融合 。不分彼此 。汉民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也融入许多异民族 。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 。两相融合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不分彼此 。历史上 。清朝的建立 。也是汉民族的一次妥协 。正是因为清朝统治阶层的主动融入 。最终才有清王朝276年的江山!反观元朝 。也是一次妥协 。然而蒙元的四级等级制度 。民族压迫政策 。很快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故而 。我认为 。如果选择与敌妥协 。进行民族融合 。需要敌方势力的真心接纳 。从上到下对民族文化的真心认同 。只有如此 。才可能消弭民族融合带来的阵痛 。赢得最终民族融合结出的丰硕果实!
3.反之 。一味无原则的妥协 。没有抗争的勇气 。也没有玉碎的决心 。敌对势力又非真心接纳 。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民族的苦难!比如 。二战时期的犹太人 。一味忍让 。妥协 。最终的结果呢?一场民族的巨大浩劫 。
4.如果选择抗争到底 。那么则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不畏艰难险阻 。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做好流血牺牲的觉悟 。悬殊的实力不是那么容易追上的 。尽一切可能发展自身实力!
最后 。总结一下 。儒家中庸 。道分阴阳 。事务都有其两面性 。不可一概而论 。具体事情具体对待 。妥协和抗争从而都不是唯一的选项 。斗争中妥协 。妥协中斗争 。哪一个对于民族的发展有利 。就用哪一种战略 。一时的忍辱负重算得了什么?自身的民族发展才是根本 。丢失了这个根本 。就什么也不是了 。只能是别人砧板上肉 。任他人揉捏!
推荐阅读
- 汉堡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吗 孩子汉堡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吗
- 捡钱不还犯法吗 捡钱不还是什么违法行为
- 男方可以起诉女方离婚吗 男方可以起诉女方要求抚养费吗
- 最好的早安语励志语录 最好的早安语
- 榴莲和海带丝能一起吃吗
- 每天早上问候语大全简短暖心 每天早上问候语
- 炒茄子不变黑的方法,怎样挑选嫩茄子?
- 香芋和芋头是一样的吗
- 有哪些好的耽美影视剧和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