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二本、三本的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区别?


本人三本普通院校 。毕业已经6年多了 。身边很多都是985、211的高中同学(鄙人高中班级还不错 。只有鄙人高考不咋地…尴尬)说一下我的感觉吧 。整体来说好学校毕业的入门起点还是普遍高的 。无论公司性质 。还是收入 。说下我自己的情况 。我目前在某一线城市一年大概20万(忘说我是女的) 。某好友985硕 。工作三年 。年薪七八十(同为女 。当然 。她的收入在我们所有同学中也是很出挑了)也有211一本的同学和我在一个城市 。目前20万出头这样…某二本毕业同学做财务 。年入25到30这样 。基本上我比较认同的是学历是一个敲门砖 。在毕业前后 。学历的重要性非常高 。但基本上三年之后 。学历只是很辅助的功能了 。学历力、能力、责任心、为人处事这些点成为工作能否快速上升的关键 。我好朋友也是三本毕业 。工作8年 。现在年入四十到五十 。但其实学历归根究底折射出的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学历本身 。而是很多三本的学生自律能力、学习力、持久耐力、领悟力普遍比一本的学生要差(当然也不绝对 。但应该涵盖大部分)所以用人单位在录取时 。势必会考虑这些背后的因素 。所以三本的学生要得到更好的待遇、职位和公司 。在前三五年的学习、累积和吃苦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要用巧劲 。另外就是情商的问题 。随着工作的深入 。其实情商所占的比重很大 。我也认识小部分好学校毕业 。情商一般 。现在混基层的 。我工作以来 。一直不断的学习和充电 。因为我心里也比较清楚要往上走 。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成功 。尤其身处那么多比自己优秀还比自己努力的氛围中 。所以时刻不敢懈怠…或许这就是要在大城市生活下去 。还要实现些小小价值的三本学生的苦处和动力吧!共勉!
ps:补增
有人不断质疑我的表述 。也有人要求我晒工资条 。我觉得蛮可笑的 。首先我不需要证明我的真假 。无论我在这里说多少 。经历过一线城市努力奋斗的人自然会了解 。没有经历过的自然也不会认同 。每个人的经历和圈子都造就了各自的经验和判断 。至于工资条 。我就觉得更可笑了 。我想等我拿出工资条照片了又有人说这是盗图或者ps吧…其实我原本只是想给大家一些正能量 。也许高考失败了 。但人生那么长 。难道就要一辈子背着这个失败的阴影走下去吗?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 。每晚靠喝咖啡+浓茶赶项目 。被领导劈头盖脸质疑到连自尊都被打击到底 。在公司楼道里默默哭泣 。完了告诉自己一定要熬过去 。遇到困难彻夜失眠焦虑到掉头发 。被客户不断否定方案那更是曾经的家常便饭…这些都是当年刚出学校前三年的经历 。坚持不逃避才是走下去唯一的办法 。如果还有再一次的选择 。我当然更愿意好好念书考上好大学 。让职场的起点更高 。但现实即定 。那就好好改正自己过往的缺点 。一步步走下去 。
其他观点:

一本、二本、三本的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第一、对于绝大多数的刚
毕业
或者毕业几年之内的人而言 。文凭应该说 。很重要!因为它是职业的敲门砖 。为什么呢? 因为你没有其他的资料证明自己 。公司面对无数的候选人 。也是无处下手的 。这时候 。文凭就充当了一种筛选的机制 。
不同的文凭至少代表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一定的智商水平、一定的高中
学习
态度、一定的学校风气 。一个公司如果愿意花大成本去大海捞针 。可能对公司来说不是坏处 。一个对中国教育制度 。对中国人有着深刻理解的老板应该明白花些成本而不用文凭筛选人是更好的选择 。
可是对于仅仅有一个不太光鲜文凭的年轻人而言 。公司没有时间和人力去在大海里捞出一个珍珠 。成本太高 。所以只好用文凭筛掉所有的人 。有误杀 。但是有效率 。这是公司必须计算的 。
有的人不服气 。因为有的人去了某个不太好的学校可能是当年
高考
没有发挥好 。或者当时报考错了 。或者高中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等等原因 。才得到了一个二流的文凭 。自认为自己实际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不应该以文凭论英雄 。道理是对的 。但是这毕竟是少数人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后来英雄 。他也应该有其他的证明材料 。例如作品、竞赛奖项、或者其他东西 。而不是仅仅只有文凭 。所以这类有其他证明材料的事例 。不属于这个问题的范围 。
还有一个途径帮助持有不太光鲜文凭的同学 。就是去
实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