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皆名著 。
廿四节气伴侬行 。
其他观点:
《活着》余华
虽然书名叫活着 。里面的人却是一个接着一个死去 。福贵一家经历了中国过去60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 。逐渐走向没落衰败的故事 。面对接连不断的灾难 。不止福贵对生活丧失了信心 。就连普通读者的我都对生活有了一丝怀疑 。
在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 。凭借着书名我猜测这可能是一本讲述江湖险恶的故事 。可当我看完整本书 。心情分外的沉重 。里面的人都很“单纯” 。单纯的人性 。单纯的动机 。就像有人要掐杀死你一样 。还告诉你会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用什么样的工具杀死你的这种恐惧 。其实真正害死人的就是穷!
多灾多难的命运 。和《骆驼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初单纯又不谙世事的我看这本书时 。祥林嫂悲惨得我都不忍往下看了…可是主人公不是读者 。他们没有想放弃的话只要把书合上就可以的权利 。所幸的是 。骆驼祥子倒下了 。而福贵没有 。对于福贵而言 。他的所有信念 。无论是在家财破败之后 。还是妻离子散之时 。都只是活着 。而且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 。都可以窥见他的乐观主义与单纯的心性:“福贵是好样的 。有时候嘛 。也要偷偷懒 。可人也常常偷懒 。就不要说是牛了”、“你嘛 。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 。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 。我觉得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不仅是身体机能的延续 。更可贵的是精神要有生命力 。
中国的很多小说 。都是植根于特定时代的产物 。《活着》也不例外 。其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前十年到文革时期 。作者集中描写特定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悲剧 。以小见大 。不仅表现了深刻的关于生存的主题 。更表现了时代的愚昧性 。而其反衬出的福贵、家珍、凤霞、有庆在悲剧中的乐观善良则更显难能可贵 。也令人敬佩与心疼 。当然了 。余华对于意识形态、政治生活的讽刺远不及《双城记》的锐利直接 。更显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

文章插图
但是这本书也是沉重的 。不像《我不喜欢这世界 。我只喜欢你》一样能让我放在床头一读再读 。它拷问着时代 。拷问着人心 。

文章插图
很奇怪 。作为一个90后 。并没有农民般生活的体验 。更不知封建时期吃不饱喝不足的痛苦 。但是却对描写近现代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的小说深有体会、感同身受…或许是因为往上数两代也是农民 。而且生活在农村 。又真切地体会到三代同堂的亲情的缘故 。每每读到这类书 。心中常有以后要多孝敬父母等长辈之感 。常想即使他们思想上有不对的地方那也是时代的愚昧造成的 。想到他们也曾亲历人民公社等各种历史大事件 。便觉恍若隔世…
生活中最精彩的 。就是生活本身 。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有些书 。看过即可 。有些书却值得多次、反复阅读 。当然我指的并非专业书籍 。而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以阅读的“课外书” 。我个人经常反复阅读的书籍 。是下面这六本 。介绍给大家 。希望能让你也喜欢上 。
01.《红楼梦》
为什么很多爱读书的人 。都会把《红楼梦》放在枕边 。成为每天阅读的“枕边书”?不得不说 。《红楼梦》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之作!单凭下面这10个方面的文化内涵 。就告诉了我们 。《红楼梦》真乃千古第一奇书也!

文章插图
02.金庸的武侠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再加上一部短篇《越女剑》 。构成了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鸿篇巨著 。我个人觉得 。在这15部小说中 。几乎每一部都是珍品 。但是我个人阅读比较少的 。一个是《书剑恩仇录》 。因为不太喜欢主角陈家洛 。更不喜欢乾隆 。只有一个骆冰让我印象深刻;另一个是《连城诀》 。因为里面的“恶”太可怕了 。看完感觉到深深的震撼 。所以读的很少 。其余的13部 。基本上都看过两遍以上 。有些我喜欢的 。比如《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之类 。看过四遍左右 。
03.《冰与火之歌》

文章插图
04.《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钱德勒最著名的作品 。也是其巅峰之作 。钱德勒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他是第一个以推理小说而进入到文学殿堂的作家 。他的推理小说 。并不是那种“爽文” 。不经过一番仔细推敲 。是很难读到精彩点的 。而且 。他的小说 。虽然是推理小说 。读起来 。却适合慢慢的读 。因为语言太有趣了!
推荐阅读
- 干玉米粒可以煮粥吗
- 如何评价孟浩然的诗?
- 银耳煮不出胶质的原因
- 有什么好看的小说?
- 副科满两年可以晋升二级主任科员吗?
- 房间用酒精消毒后多久能住
- 抖音里的短视频,是用哪些软件制作的呢?
- 县直二级主任科员提拔为正科级需要公示吗?
- 干玉米粒要煮多久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