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武则天”时期改都城为洛阳 。并且称为“神都” 。象征“神州大地之都” 。
而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 。为了纪念武则天的功绩 。就领头带着一大帮外国君臣捐款捐物 。在神都内建造“天枢” 。号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寓意“世界中心” 。
但其实建造天枢的目的并不止于此 。还在于向世人宣告“黜唐兴周” 。意思就是说罢黜李唐王室 。改立武周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行为 。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

文章插图
而且“黜唐兴周”可不是我随口说的 。是《新唐书》上说的:
《新唐书·后妃传》:延载二年 。武三思率蕃夷诸酋及耆老请作天枢 。纪太后功德 。以黜唐兴周 。制可 。
大概就是武三思想要借机支持一波武则天 。上表说最近找来各国君臣和朝中老臣 。为了纪念太后的功德 。请求建造天枢 。以象征武后您的伟大功绩 。使万国来贺 。武则天一听这话 。立马龙颜大悦 。当场就点头应允了 。
而且为了造这个天枢 。各胡国“聚钱百万亿” 。在全国范围内收购黄铜 。后来几乎把整个武周的黄铜都买光了 。可还是不够 。只好大量收购农民手里耕田用的农具 。炼化以后全部用来打造天枢 。其劳民伤财的程度 。由此可见一斑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载元年甲午 。公元六九四年 。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 。立于端门之外 。铭纪功德 。黜唐颂周 。以姚璹为督作使 。诸胡聚钱百万亿 。买铜铁不能足 。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

文章插图
【唐朝时外国人为什么认为洛阳是世界中心?】所以当时建造天枢 。以象征武周时期的洛阳神都是“世界中心” 。很大缘由是武三思用来奉承武则天的话 。难免有献媚之嫌 。而且《资治通鉴》里头说 。实际上“世界中心”的称号是武则天自封的: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工人毛婆罗造模 。武三思为文 。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 。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
而唐玄宗即位后的第二年 。也就是开元二年 。就把天枢给熔了 。这也从侧面证明李隆基并不认同武则天统治时期所谓自居的“世界中心” 。
我们甚至可以想见 。其实李隆基日夜看着那根天枢 。再联想从农民手里收刮来的农具 。也会觉得臊得慌 。所以当权以后第一件事儿不是留着它 。而是赶紧把天枢给熔了 。再还铜于民间 。
其他观点:

文章插图
“十三朝”古都 。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发现 。加上西汉和武周 。其实有十五个国家曾在此建都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洛阳因其地理位置的守难攻的特性 。一度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中国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会 。
老外在心目中一直认为洛阳是世界中心也就合情合理了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而洛阳就处于摇篮的中心 。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在此建都 。就开始了举世闻名的历史建设进程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蓬勃发展 。朝代的更替 。始终不影响洛阳的地位——浩瀚的历史海洋中时一颗璀璨的明珠 。

文章插图
到了唐朝 。开国皇帝李世民 。本身就具有鲜卑的血统 。对对外来人口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 。民族政策也是民族自治 。给予少数民族更多的自主权 。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 。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 。甚至在朝廷做官 。长安、洛阳都聚集了蜂拥而来的使节、商人 。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比如新罗崔致远 。874年参加科举及第 。876年任职溧水县尉;日本晁衡也是科举入仕 。官至二品 。可见唐朝政策开放程度 。
唐高宗时期 。西部边境到达咸海 。包括伊朗东部地区 。唐朝对外实行的是羁縻制度 。以“天可汗”身份领导周边国家 。分封其他国家国君或者国王官号 。成为唐朝的附属国 。
唐朝帝国的富有 。促使各国使臣、僧侣和商人的到来 。使臣在政治上互通 。僧侣传播宗教和文化 。商人进行商业经济贸易 。都有利于唐朝的政治稳定、传播文化、经济繁荣 。开拓出唐朝盛世的局面 。足见开放的政策成就了大唐在子民的光辉形象 。让子民民族自豪感爆棚 。
长安是大唐帝国的都城 。殊荣却落在了洛阳身上?
推荐阅读
- 传说宋太宗赵光义血洗太原,是真的吗?
- 燕麦片可以直接用酸奶泡吗
- 太原泰禾金尊府的房子“烂尾”了,还有完工交房的可能吗?
- 大唐时中国是否是世界第一强国?
- 大批化妆品过期怎么处理
- 太原80后,老大10岁,月入一万多,房贷4千,敢要二胎吗?
- 唐朝时期来中国的外国人多吗?他们都喜欢去哪些城市?
- 用过期的化妆品会怎么样
- 三清谁是老大?有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