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的《山园小梅·其一》该如何赏析?


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的《山园小梅·其一》该如何赏析?

文章插图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人的作品 。往往与其写作背景、人物性格及境遇挂钩 。林逋远离尘世 。无欲无求 。他对梅的理解 。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我先用大白话翻译一下整诗 。以便赏析 。
所有花都凋谢了 。唯有梅花独自开放 。是园子里的最美风景 。稀疏的树枝倒映在浅水中 。淡淡的芳香在黄昏时的月下飘散 。冬日里的鸟想停在梅树枝上先偷偷的观看 。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美丽 。肯定会销魂失魄 。幸好我可以吟诗和梅花亲近 。不用敲打歌唱举杯畅饮来欣赏它 。
此诗开门见山 。第一句便交代了主人公为冬日里的梅花 。并且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严寒的冬季 。百花凋零 。只有梅花傲雪独开 。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性 。当然了 。这更是用梅花比喻自己孤高幽逸、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及高超境界 。可谓人花结合 。梅花就是自己 。自己就是梅花 。当然了 。开端也提到了 。还有仙鹤 。梅花与仙鹤最能体现诗人的意境 。
按照诗人这境界 。我感觉怎么也得活个百八十岁 。可能是当时普遍寿命不长 。再加上医疗等等原因 。林逋仅活了61岁 。当然这在当时也属于长寿了 。但是我是觉得这么一个心胸豁达的世外高人 。这么早就驾鹤西归 。实属可惜 。可能是我太狭隘并且多管闲事 。按照林逋的境界 。应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 。
先不说后面 。单单第一句 。诗人便透露出如此强大的信息 。可见其不仅在思想上超世脱俗 。文笔上也是一流的 。
简单点的分析 。可以说是前四句写景写实 。后四句抒情写虚 。
“众”和“独”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了梅花的独特品性 。“尽”和“小”形成反差 。小小一个园子 。本来就不大 。结果全让梅花占尽了风采 。“疏影”“暗香”反映了梅花仙风道骨之气 。“清浅”“黄昏”更是烘托了这幽静的环境 。
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的《山园小梅·其一》该如何赏析?

文章插图
“霜禽欲下先偷眼”是本人最喜爱也是最为佩服的一句 。这里的“霜禽”只冬鸟 。但更应该是指诗人养的仙鹤 。“先偷眼”写的太传神太形象了 。我们应该也有过这种观察 。小鸟想飞过去的时候先观察观察 。可见诗人对大自然观察得如此细致 。并且还侧面写出了梅花的美丽动人 。如果我写“偷眼” 。一般都是用在大色狼看美女上面 。可见境界的差距啊 。
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的《山园小梅·其一》该如何赏析?

文章插图
第五句进入想象 。把夏天的蝴蝶 。冬天的梅花 。两个无法同时出现的美丽景物 。联想到了一起 。写本就美丽动人的蝴蝶陷入销魂 。烘托出梅花的妖娆多姿 。以及对梅花的喜爱 。
尾联作者从观察景色变为了直抒胸臆 。毫不做作的抒发感情 。感情比不是那么轰轰烈烈 。却尽显淡泊 。愿意与梅花一生一世作伴 。
可能也只有置身尘俗之外才能有此诗作 。像我这种庸俗之辈 。“先偷眼”的也只能是公车上的美女 。
其他观点:
林逋 。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书载性孤高自好 。喜恬淡 。勿趋荣利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 。终生不仕不娶 。惟喜植梅养鹤 。自谓 “以梅为妻 。以鹤为子” 。人称“梅妻鹤子” 。
这首《山园小梅》正是林逋孤傲恬淡性格的写照: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写出梅花开放在众芳摇落之后 。一个“独”字、一个“尽”字 。写出不屑与众芳为伍的孤傲 。独领风骚的神韵 。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 。“疏影”“暗香”尤被人称道 。被人创为“词牌”名 。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 。侧面写梅花清幽香逸、卓尔不群的风姿 。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既写出梅花的孤芳自赏 。又写出诗人在赏梅中自得其乐的雅趣 。表现了诗人的理想、情趣 。
这首诗确实好 。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 。以梅的品性比喻诗人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 。真可谓“见之忘俗”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忘俗”的 。从凡人的角度看 。这种高洁出世是于事无补的 。试想 。大家都去做和尚 。和尚还不饿死?被誉为“千古绝唱”也有些过了 。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相比 。高下立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