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希特勒来说 。将那些拥有大量战功的高级将领解职实在是太频繁的事了 。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可以说国防军最后两位具有战略头脑的参谋军官了 。此后希特勒任命的各集团军群司令都是临时提拔上来的战术军团 。他们在战争初期大多担任师长、军长一职 。由于出色的战术指挥能力而得到晋升 。但是他们对于战略上基本都没啥建树或者由于年轻而不敢妄言 。都坚决的执行希特勒的命令 。也正是因为他们对希特勒绝对的服从才得以能迅速晋升 。像曼施坦因这样的战略大家 。是不可能长久的和希特勒相处下去的 。两人在战略上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

文章插图
曼施坦因这个人是个典型的国防军参谋军官 。平时彬彬有礼 。非常随和 。但是对任何事物都有些独到的见解 。并敢于坚持到底 。对于正确的选择他绝不会进行任何的妥协 。甚至不惜以辞职逼迫上级就范 。在德军向第聂伯河的撤退问题上 。曼施坦因便向希特勒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要么给他充足的预备队 。要么同意他撤退 。关于希特勒的坚守命令曼施坦因明确表示无法执行 。也不会执行 。最终几乎是逼得希特勒同意了撤退的请求 。这种策略可以凑效一两次 。可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希特勒作为德国领袖显然是不能容忍这种违抗上级的行为的 。他并不喜欢被人强迫 。这将让他处于被动的地位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曼施坦因战功赫赫为什么被解职?】此外 。曼施坦因就东线德军的指挥权问题让希特勒心生芥蒂 。对曼施坦因充满了敌意 。认为曼施坦因大谈东线指挥权问题是想夺取东线德军的指挥权 。架空希特勒这个陆军总司令 。说的不好听点就是篡权 。这对于希特勒这种独裁者来说是不可触犯的大忌 。这完全是对领袖能力的质疑和否定 。尽管曼施坦因并没有夺权的意思 。完全是出于改善东线局势的考虑 。但是希特勒难免不会过于紧张 。毕竟曼施坦因在东线德军中威望甚高 。被一致认为是陆军总司令最佳的人选 。希特勒自然对曼施坦因倍加警惕 。两人关系也越来越冷淡 。希特勒解职曼施坦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他绝不会重用那些不受他控制的将领 。
其他观点:

文章插图
很简单 。不识时务呗 。
德国高级军官多传承普鲁士军人传统 。忠诚、勇敢、缜密、严肃 。极端重视荣誉 。
然而 。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 。就是固执、不懂军事以外的其他东西 。
对于曼施坦因来说 。希特勒其实是有知遇之恩 。
在希特勒赏识曼施坦因 。采纳他的突破阿登山区的方案之前 。后者只是第38军的军长而已 。
在希特勒的重用下 。曼施坦因成为南方集团军司令官 。这是德国陆军军官最高的职务之一了 。
实际上 。突破阿登山区的计划绝非曼施坦因一个人的功劳 。有很多人也参与其中 。
比如著名的隆美尔 。同曼施坦因商量很久 。帮助制定了计划 。
因为当年隆美尔在一战期间长期与阿登山区作战 。对这里地形了如指掌 。
隆美尔认为坦克完全可以在阿登山区突破 。曼施坦因才确定了这个镰刀闪击计划 。

文章插图
然而 。曼施坦却同其他的将军一样 。认为打仗是军人的事情 。最高统帅只需要把握军事、政治、外交的大体战略 。军事上的事情应该完全交给德国参谋本部负责 。
尤其是具体的战役部署、执行 。应该由将军们自行指挥 。不允许任何非军人干涉 。
这样一来 。曼施坦因想和希特勒相处好几乎不可能 。
具体战略上 。曼施坦因强调德军应该主动放弃占领的苏联领土 。大幅度后撤 。引诱苏军追击以后 。再像哈尔科夫反击战一样果断反击 。采用两翼合围方式 。歼灭苏军的主力 。反败为胜 。
但希特勒认为 。德军已经面临两线作战 。没有实力做这种模式的防御 。只能以阵地减少 。尽量消耗苏军实力 。进行静态防御 。
曼施坦因认为静态防御不存在胜利的可能 。是自己作死 。

文章插图
最终 。曼施坦因主张希特勒应该要放弃对军队的指挥并且交由战争的专业人士管理 。首先是建立东线战场总司令一职(希特勒会反对也并非没有理由 。因为当时东战场上 。唯二有资格的人选是曼施坦因和伦德施泰特) 。但是希特勒多次拒绝了这个想法 。他担心这会削弱他在德国拥有的权力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不能在月球和地球之间弄个梯子,直接爬上去,非要用飞船?
- 益阳市历史沿革 益阳市的历史变迁有哪些
- 有哪些好看的女主末世重生文推荐?
- 梯子不够高怎么加高?
- 电视剧、电影里有没有哪个角色让你很欣赏?
- 求一本好看的末世小说可以吗?
- 圆弧型楼梯怎么装模板,步骤跟需要什么工具?
- 历史上最猖獗的盗墓贼谁?
- 英雄联盟为什么天赋很少人用未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