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打一个字是什么字 东施打一个字是什么

东施打一个字是什么?网友:不愧是东施!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内容,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遗迹愧是东施!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内容,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遗迹我们就来说一说我国最神秘的三座古墓,至今无人敢盗 。
诗 心
晓楠
如今一些在人生的压力面前不甘心躺平的人,总爱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这句话说白了,其实就是以稍微含蓄的方式对现实的讨厌:眼前的都是苟且,诗一定是在远方的 。
然而一千年前的苏轼可不是这么想的,比如,他曾这样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对于东坡先生来说,诗,并不必然在远方,而是在他目光所及,处处有诗 。阳春三月,行走在沙湖途中遇到大雨,同行的朋友皆狼狈,唯独苏仙不觉,反倒且行且吟,以至于写出了《定风波》这首牛逼到家的好词 。这,就是苏东坡与苟且于二十一世纪的他的后人的差距,啊不,说反了,是苟且于二十一世纪的后人与苏东坡的差距 。
对于东坡式的人生来说,山,横看可以成岭,侧看可以成峰;西湖,淡妆象西施,浓妆还是象西施,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象东施 。东坡与东施,差距何止一个字 。
无端受屈,含冤入狱之后,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苏东坡,与友人驾一叶扁舟同游于赤壁之下,面对清冷的月光与茫无边际的江水,友人未免生发一种凄怆的慨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何其凄凉、伤感而悲怆 。
闻听此语,东坡先生却马上开导起友人来了:“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何其豁达、洒脱而富有诗意!
仕途不顺、遭逢挫折的苏东坡,一个本来应该被朋友安慰的人,却反过来成了安慰朋友的人,而且呢,还顺手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 。牛逼乎?令人佩服乎?对于东坡来说,诗怎会在远方乎?眼前怎会有苟且乎?对于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苏仙来说,诗情画意从来都在身边,举目可见,信手拈来 。
东坡式的这种豁达、洒脱与浪漫,古今罕见 。
与苏东坡相比,李白的才华和浪漫固然毫无逊色,但是洞达委实略显不足 。
相比之下杜甫则确实少了点浪漫和豪放 。
魏晋清谈之士虽然浪漫、多才而洞达,然而与苏仙比较之下,总未免有些流于消极脱俗,有逃离现实之嫌 。
至于清谈的鼻祖老庄,则大鹏展翅扶摇万里,终化为亚马逊的那只蝴蝶,渐飞渐远,只留下一抹背影,供凡夫俗子瞻仰 。
相比于曹植面对翩若惊鸿的洛神时的那种慨叹:“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我更欣赏雪莱面对飞上云霄的云雀时的那种赞叹:
“你从大地一跃而起
往上飞翔又飞翔
有如一团火云,在蓝天
平展着你的翅膀
你不停歇地边唱边飞,边飞边唱 。”[1]
唯有苏东坡,从不脱俗而又绝不落俗,从不自怜亦不轻狂,上得了殿堂,下得了牢房,喝得下老酒,射得了天狼,舞得了清影,卷得了平冈,经得起赞美,禁得住诽谤,就算吃糠咽菜,他也能品得出诗情画意,豁达洒脱 。在他眼里,远方是诗,脚下也是诗,在他的世界里,压根就没有“苟且”一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