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唐僧去古印度取经,为什么他能听懂本地语言?( 三 )


1、语言难
西域高僧来到中原 。与负责接待外宾的鸿胪寺专员也只能做到正常交流 。如何精准通过汉语翻译佛经术语以及理论观念 。成为了第一个难题 。
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
译经人不仅要精通天竺各种方言 。更要精通汉语 。对于西域高僧或中原译官都是一样要求 。
西域人学汉语 。中原人学天竺语 。彼此学习 。密教之语梵语慢慢在中原僧人中成为了通用语 。
2、立足难
佛教传入中土正是儒家文化盛行的时期 。儒家具有根深蒂固的无可取代的地位 。如何避免与儒家正面争锋成为了第二个难题 。
西域高僧便采取了译经的方式来避免激化矛盾 。不立教 。先正理论 。通过经文让民众了解佛家理念 。最终能够融入到中原文化之中 。
3、理解难
佛家理念要获得民心的认可和接受也不是件易事 。所以不得不借助中原传统文化来进行传播 。
东汉时借助的是道家的黄老之学 。也就是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 。其中的术语正好符合佛学的术语 。观念也一致 。这样就更容易被民众所理解 。但也造成了佛道之间的区别模糊 。“佛本是道”的说法就来源于此 。
东晋后秦文桓帝姚兴 。推崇佛教、儒学 。让太子姚泓拜大儒淳于岐为师 。又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 。以国师之礼待之 。
鸠摩罗什居凉州十八年 。通晓汉文 。发现早期汉译佛经与梵文出入较大 。这是因为早期西域高僧凭记忆传法时 。双方因语言差异造成的误解、漏缺或词不达意 。因此建议姚兴重新翻译佛经 。纠偏立正 。
姚兴欣然应允 。组织了以鸠摩罗什为首的大规模僧人重新译经 。并广建寺院 。佛教从此走向兴盛 。
东晋玄学流行 。崇尚老庄 。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本末有无” 。正好对应大乘教中般若学中的“空” 。玄佛合流之下 。佛教开始大放异彩 。
三国曹魏高僧朱士行 。历史上第一位在白马寺受戒的汉僧 。一脚迈出长安 。终身未归 。只传回手抄《大品经》梵本 。即后译成的汉文《放光般若经》 。
东晋高僧法显大师 。65岁时西行求取戒律真位 。以图规范僧人言行 。他从长安出发 。经西域至天竺 。流连贵霜帝国的佛教中心 。再返中原时 。岁月已匆匆流走了14年 。
北魏僧慧生大师 。奉胡太后之命前往西域 。带回梵本经论170部 。
道安身得汉传佛教禅法、般若两系大成 。提倡本无之学 。正好契合了道家玄学之说 。最关键的是他提出了“不依国主 。法事难成”的佛教发展之路:皇权为佛法让道 。佛法为皇权护法 。
唐朝十三棍僧救秦王 。正是皇权与佛教结合的最好体现 。
天竺高僧进中原传道 。中原高僧西行取经 。一进一出 。原本属于天竺的众多佛文化在在消散 。而在中原却得到了更好地发展和保护 。
这时 。唐僧西行开始了 。

在唐朝时,唐僧去古印度取经,为什么他能听懂本地语言?

文章插图
唐僧西行
唐朝东都洛阳净土寺 。前身乃是北魏洛阳净土寺 。名僧云集 。
陈祎13岁时在此出家 。法名玄奘 。俗称唐僧 。
唐僧高祖和曾祖都做过北魏的太守 。那时正是佛学渐兴的时候 。其父陈惠重儒学 。因此玄奘从小就深受儒学与佛学的双重熏陶 。
陈惠去世后 。二哥在净土寺出家 。11岁的玄奘跟随二哥入寺学习了《法华经》等多部佛家经典 。两年后受大理寺卿郑善果赏识 。破格允许13岁的陈玄奘在洛阳净土寺出家 。
隋炀帝频繁发动战争导致起义四起 。战乱不断 。陈玄奘和二哥跟随净土寺的名僧逃往四川避难 。并拜空、景两位高僧为师继续学习 。学业大进 。
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 。戒品具足 。正式取得了僧的资格 。可成为比丘 。
陈玄奘随后前往河南、河北游学 。随着学习的深入 。比照梵文 。发现的汉传佛经的翻译往往不畅或义理含混不清 。甚至南北理念还有重大分歧 。这让陈玄奘生出了正法的念头 。
陈玄奘从天竺来唐僧人口中得知戒贤法师正在那烂陀寺讲授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 。于是决定亲自前往印度取经 。上书朝廷请求西行 。
此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继位不久 。国内局势不安 。北边又面临突厥的威胁在实行禁边政策 。因此拒绝了陈玄奘的要求 。
贞观二年 。大唐荒年 。禁边政策放开限制 。允许百姓外出谋生 。陈玄奘便跟随着灾民出了大唐 。迈向了西行的第一步 。
没有官方的保护 。没有方向的指引 。陈玄奘凭着正法的信念过荒漠 。翻雪山 。跨沼泽 。望苍鹰狐独地徘徊天空 。看山狼对月长啸 。历经千艰万苦 。终于来到了天竺 。迎接他的却是断壁残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