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的风俗是什么简介 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二 )


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 。取上等糯谷,最好是壳薄质软的红谷糯,经加工成白净的糯米 。
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 。
糍粑的食用 *** 很多,佐料也很讲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也有用红糖和白糖做佐料的 。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 。
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 。
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
4、芋仔包
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说的就是芋子包 。
芋子包就是将芋头捣成芋泥后,加适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种包子,内馅为瘦猪肉、香菇、冬笋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 。
待皮薄滑嫩的芋子包出锅摆盘后,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立刻满屋香气四溢 。
芋头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素,其块茎中的淀粉含量达70%,口感特别绵软 。
正如农谚所言:“番薯芋头半年粮”,芋头被视为“农家最重之蔬”,它既可当蔬菜,又可当粮食 。

下元节的风俗是什么简介 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文章插图
【下元节诗词】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
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
《七绝·下元节》
路人拂晓到郊南,行色匆匆祭下元 。
送上纸衣能取暖,阴间先祖也知寒 。
《诗寄下元节》
馅是秋风皮是诗,情濡香糯意犹痴 。
杆头旗飐红尘梦,应是三官眷顾时 。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
下元节的风俗是什么简介 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文章插图
下元节,是水节,也是月亮节,更是一个祭祖的节日 。
它融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
【下元节的风俗是什么简介 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更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蕴含着劳动人民的美好祝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