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考的各种心理

伴随高考而来的是一种心理疾病——“高考后综合征” 。
随着高考成绩和分数线的公布 , 不少考生心理起伏比较大 。根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 , 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 , 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 , 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 。
高考后 , 很多考生被发现有心理障碍时 , 往往已进入了抑郁期 , 抑郁的治疗比一般的心理障碍困难 。因此 , 家长要及早发现学生异常心理的苗头 , 尽早释放考生心中的不快 , 让考生在上大学之前 , 拥有健康的心理及体格 , 以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 。
高考已经给考生身体施加很多的压力 , 让考生的身体已经吃不消 , 这时候 , 考后还要让考生玩疯 , 更让考生身体吃不消 。不论怎样应该要保持恒定状态 , 才不会受影响 。
心理疲劳是健康大敌
考生的累多是“心累” 。精神疲劳最明显的表现是睡眠质量差 , 如失眠、在噩梦中惊醒等 。当心理疲劳持续发展时 , 会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等 。要缓解心理疲劳 , 可以通过各种富于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来充实生活 , 如看电影、读书、聊天或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等 。开怀大笑也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 , 能帮助人们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
存在四种类型的不健康心理:
●放纵型心理
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 , 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 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 , 因此毫无节制地玩 。
●抑郁型心理
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 , 情绪低落 , 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 , 自怨自责 。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 , 让人觉得难以理喻 , 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 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 , 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
●茫然型心理
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 , 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 。对于相当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 , 随着压力的释放 , 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 。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 , 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时 , 这种感觉更明显 。
●焦虑型心理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 , 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 , 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 。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 , 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 , 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 。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 , 还会持续加重 。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 , 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
别把放松变成“放纵”
“考完试要和同学去唱歌放松一下” , “要把很久没玩的游戏捡起来好好玩几天” , “班级里的同学还得好好吃几顿散伙儿饭” , “一定要做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高考还没结束 , 一些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就已纷纷计划着考后的放松方式 。专家提醒 , 高考后适度进行放松可以愉悦身心 , 但考生应尽量避免考后过度放松 , 毕竟还有很多挑战在等待着考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