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肿瘤患者独自隔离,足不出户,打算坚持到春节后 “错峰感染,真阳了,也不怕没呼吸机用”


浙江肿瘤医院,不少患者已经陆续回来治疗
【49岁的肿瘤患者独自隔离,足不出户,打算坚持到春节后 “错峰感染,真阳了,也不怕没呼吸机用”】在家里,他躲着女儿走
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胃内科主任应杰儿教授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患者的咨询,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纠结和焦虑:一位正在接受化疗的阳性胃癌患者询问什么时候能重启治疗,“我们建议她再等一段时间,她担心影响治疗,后来建议她可以换一种副作用小的药物,她又怕换药了效果不好 。”
同一个问题,反复询问,什么样的选择都会引发患者的顾虑 。
最近这一周,49岁的陈康也一直在犹豫 。他是淋巴瘤患者,正在做化疗 。
“本来到下个星期,我是要去医院做治疗的 。但现在外面都是阳的 , 我很怕被感染 。”陈康到现在还阴着 , 前几天,女儿感染后 , 在酒店住了10多天才回家,“回来后,我也不和她碰面,她在客厅,我就躲在房间 , 她走开了 , 我再出去 。”
但是延期治疗,陈康又担心影响效果,他隔几天就去问医生:我再推迟两天,可以吗?
紧张、担忧、纠结,这样的情绪弥漫在肿瘤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当中 。
浙江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谭亚敏和同事们组建的患者群里,从12月13日开始,陆续有患者在群里咨询:有人阳了吗?能分享下经验吗?也有人回复,自己中招之后的感受 。
这段时间,几位医生也在群里频繁发送信息:医院的就诊须知、肿瘤患者阳了后暂缓抗肿瘤治疗要多久等科普信息 。
谭亚敏也会提醒患者:血液肿瘤,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的患者,特别要注意自我防护 。
他说心里很慌,听听都怕死
黄军是这些患者中 , 表现最担忧的一位 。
他反复询问:有病友阳了吗?我还没有阳 , 但是听听都好怕 。
黄军因为白血病 , 3年前做了移植 , 如今一直要服用排异药 。
“2019年年底,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进的舱,当时也很怕,怕保不住命,本来是轮不到我进舱的,因为疫情,很多人从外地赶不过来,我才有机会 。”
移植之后这几年,黄军前后发热10多次,每次都是去医院,“身体免疫力差,还有各种其他毛?。?很容易发热 , 一发热就害怕 。”
疫情三年,黄军非常仔细:人多的地方不去,只要出家门就戴口罩,随着携带酒精消毒液,随时手消杀 。“我没有打疫苗,抵抗力又不行,以前每次发热都像要命一样,怎么能不怕呢?”
三年的治疗 , 黄军花费七八十万元 , 出现了股骨头坏死 , 如今走路也不是很方便,“对我们来说,不是花钱多少的事,是活着 。我总共加了七八个病友 , 到现在只剩下三个了,有的没等到移植 , 有的移植后几个月复发了……”
疫情政策调整后,黄军的恐惧感比其他人更强烈 。“我看了很多自媒体的信息,说什么的都有,心里慌慌的,有些可能真真假假 , 但自己小心点总归没事 。”
买了400只口罩 , 他足不出户
2022年12月15日 , 黄军做了个决定,从家里搬出来,独自居住 。
“在家里,防不住,家人也要出去 。我家在县城,有一套新房,刚装修好,在市区,和我老婆商量后 , 我决定自我隔离 。她觉得只要我能照顾好自己 , 就行 。”
搬到新住处后 , 黄军就足不出户 。他在门口放了一张桌子,桌上放着剪刀、消毒液、毛巾 。一日三餐所需要的的食物要么是家人送到门口,要么是网上下单 。
“送来的东西,我都不动,先放一到两天,我这个楼层20多层,通道是通风的 , 什么病毒 , 刮两天应该都没有了 。拿进房间前,先用消毒剂消毒一遍 , 有些包装就直接拆了放外面 。”
他买了400多只口罩 , 有医用外科口罩,也有N95 , 准备了布洛芬缓释和泰诺,以备发热时用 。推开房门取快递物资时 , 他一定会戴上口罩 。
在搬出去住10天之后 , 黄军的妻子和孩子,相继中招 。这20多天来 , 黄军每天在房间里做饭、看电视、看手机,有时也会通过手机谈些生意 , “我每天抽20分钟时间,做做操 , 锻炼锻炼身体 。”
和黄军保持联系的一位病友,在放开之前 , 也开始了自我隔离,两人没事,会聊聊天,发发各自做了什么吃的,“他搬出去第二天 , 他老婆就阳了,他算跑得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