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幸福感的经济因素是什么意思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10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就从前二天开始,继续借用在得到上由哈希对《幸福的经济学》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再接着回应几个和“幸福、经济学”等相关的问题 。
在回应《经济学如何量化幸福(快乐)?
( ***/answer/7152756045940326692 )》最后谈到,老奶奶会时不时地想起,自己年轻时做过的很多事情,现在都做不了了——不能像以前一样走得那么快、那么远了,不能畅快地打球、爬山,视力和听力也下降了 。而随着她的健康状况跟理想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她的幸福感也会随之下降 。
今天接着谈 。
不过,在现实中,人们经常为了赚钱,忽视了家庭生活和健康 。比如,曾经有一项社会调查,询问人们一个问题:现在有一项工作,薪水比你现在的高15%,但需要更多工作时间,也需要你经常离开家人,你会接受吗?结果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不太可能”,没有人选择“绝对不可能” 。也就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大概率会接受 。
幸福经济学认为,人们之所以会经常把赚钱看得比健康和家庭生活更重要,是因为,他们误认为,有了很多钱就能幸福 。但事实上,那些最能提升人们幸福感的事情,往往并不需要花多少钱 。比如,一项在全美国开展的调查,询问人们,有哪些活动是最让他们感到愉悦的,得分最高的活动包括运动、读书、和家人们聊天、和孩子们玩耍,等等,这些都是不需要花什么钱的 。但是,它们确实需要时间 。
而关于个人幸福的经济学研究,想告诉我们的一个重要道理就是:金钱带来的幸福感提升是虚幻的,而牺牲家庭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幸福缺失,却是真实存在的 。除了拼命赚钱以外,我们还有另外的、可以提升幸福的途径,那就是花更多的时间在爱护自己和呵护家人上 。而且,这是一种更确定的,收效更快、更持久的幸福之道 。
第二部分
好,讲完了个人层面的幸福研究,我们再来看看,国家层面的幸福研究 。
经济学者们认为,近三个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三次巨大的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18世纪末,起因是工业革命;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世纪末,起因是人口革命;而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飞跃,起因是20世纪开始的幸福革命 。
工业革命,这我们都熟悉了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让我们从手工劳动时代进入了大机器生产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带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 。从1750年到2000年,世界人均GDP上涨了超过35倍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著名经济学家多萝西·布雷迪曾说,如今大多普通人的生活质量,比两个半世纪前的富豪、贵族还要优越 。
如果说,工业革命是从物质角度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水平,那么19世纪末开始的人口革命,就是从健康角度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根据作者收集的数据,1840年,人类的预期寿命还是40岁左右,而在今天,在预期寿命排名最高的国家,人类的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是之前的两倍多,即使是在排名最低的国家,预期寿命也有50多岁,高于1840年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 。另外,婴幼儿的死亡率也经历了大幅下降 。在1840年的时候,只有不到一半的婴儿能活到成年,而现在,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上升到了98% 。婴儿存活率的提高,也随之带来了生育率的下降 。19世纪末,每名妇女的平均生育数量是5个孩子以上,而到了2000年,已经下降到了2个孩子以下 。
这些变化,被统称为“人口革命” 。推动这场革命发生的,是医疗水平的进步 。包括传染病防控的进步,各种病菌疫苗的研发,以及抗生素的发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