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入行互联网的时候 , 读到对我影响颇大的一本书 , 名为:《网络价值——用户决定规则的时代》 。读完我才知道 , 那是麦肯锡1999年的一份报告 。
然而 , 仅仅止步于此 , 恐怕难以真正理解当下的产业趋势 。如果互联网思维仍然站在PC互联网时代 , 那这思维已经落伍 。我们眼见了手机用了如此短的时间 , 迅速超越电脑 , 成为大互联网的核心终端 , 以手机思维模式重新思考产业发展方向 , 是每一个人的新课程 。
我用以下六个定义的改变 , 来归纳手机思维模式 。
生活:从局部数字化到全面数字化——原子和比特的伟大相遇
数字化从资讯开始 。互联网的开始 , 人们通过PC把新闻、阅读、电视等传统信息一一数字化 。但PC互联网仍受到空间的限制 , 它只存在于电脑桌前 , 一旦离开电脑 , 数字世界和人们的生活就此断开 , 生活只有局部被数字化 。
【手机的思维是什么 手机的思维发散】手机让生活全面数字化 , 移动网络同时存在于时间与空间 , 它在卧室、客厅、厨房、洗手间、慢跑路上、通勤途中 , 甚至睡觉时 。数字化信息也从图文视频这些信息向地理位置、温度湿度、环境监测等一切信息蔓延 。每一个原子都在被数字化 , 每一个原子都携带着信息 。
或许可以这样说:没有被数字化的环节 , 就是创新的机会 。
通道:从集中转向分散——失控自由的网络世界
互联网之初 , 人们需要入口集中 , 门户和搜索这样的超级入口掌控着大部分流量 , 所有的服务都经由有限的信息通道被集中起来 , 再导向树状结构的末梢 。
移动互联网的阶段中 , 流量分散而不可控 , 社交网络、分工更细的APP , 用户的行为随机和不可预测 , 通道彼此纵横交错 , 编织成多维度的复杂网络 , 信息通道变得无序和失控 。
信息:从单一到立体——网络世界和现实逐渐成映射关系
电脑互联网时代 , 信息是单薄的 , 简单的 。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 是对信息全面性的要求 , 更加接近真实 。而真实要求的是全面、多维、即时 。举例说明:电脑互联网阶段 , 我们检索一个餐馆 , 主要提供的是地址 , 这是死的信息 。而手机思维模式下 , 用户需要的是:地址+导航+最新评价+今天的交通状况 。
价值:从群体用户价值到个人用户价值——每一个人对应一个信息网络
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 更多是基于巨大流量获得的群体用户 , 针对群体用户服务 。同时也受到数字化规模、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的限制 , 用户也只能以群体存在 。单个用户的面目是模糊的 , 还是更加接近传统的媒体 , 族群、比例概念来分析 。
手机思维模式之下 , 是网络越来越理解用户的个体 , 每一个个体是不一样的 , 即使非常接近的个体 , 需要的服务也是不同的 , 而移动互联网基于对用户了解程度 , 真正的个性化服务具备了能力 。
产品:从功能导向到情景模式导向——超级APP之外 , 小应用分群分场景提供服务
原有的互联网产品思路 , 或者说PC阶段产品思路 , 服务都是功能导向:为「寻找」、「通讯」、「图片处理」、「阅读」、「视频播放」等 。
手机思维模式 , 在情境模式下设计产品 。如街头打车:需要考虑的是位置、确认、联系 。视频播放:要考虑客厅模式 , 路上下载等 。和具体的生活场景结合 , 用户才可能直接触发 。
交互:从非自然交互转向自然交互——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接近于不存在
PC的互联网思考模式 , 是鼠标交互 , 比之工业时代当然是简单很多 , 但这仍然是非自然的交互方式 。
今天 , 以手机思维带来的第一步改变是触摸式 , 很多人惊讶孩子在智能手机和PAD的使用上 , 比大人学得快 。事实上 , 是因为触摸是接近自然交互 , 孩子不需要学习 , 而大人习惯电脑的操作 , 反而需要再拐个弯回来 。最近两年 , 搜索开始使用语音交互 , 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自然交互的趋势 , 交互应该用更符合自然本能的方式来实现 , 语音、手势、接触或非接触的体感……
推荐阅读
- mgiigoo是什么手机 meiigoo是什么手机
- 吃洋葱减肥吗
- 红豆发芽了怎么办
- 家里有什么手机好用 4款手机最值得推荐 家里有什么手机好用
- 知了怎么吃比较好
- 茄子怎么防止变黑
- 知了猴吃多了好吗
- 桃胶炖汤是脆的吗
- 知了一天吃多少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