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日暮读后感 阿西莫夫日暮

阿西莫夫日落(读完阿西莫夫日落)
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地图史
詹姆斯·冈恩写的
蒋谦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0年8月
#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俄裔犹太裔美国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和文学评论家 , 是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
阿西莫夫一生写了近500本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三巨头 。他也是著名的门萨学院的成员,后来担任副院长 。在他的作品中,《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机器人》系列三部曲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经代表科幻圈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杂志和两个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他的“机器人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
阿西莫夫科幻小说/节选
阿西莫夫的小说似乎和他写的那些科普作品一样(阿西莫夫从1958年开始从事科普创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他那一代最优秀、最多产的科普作家),目的在于解释、说明和编排 。阿西莫夫是生物化学专业的大学教授,但现在和学术界只有名义上的联系 。他有着聪明博学的头脑,他的作品显示了他澄清事实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发明创造的想象能力:在非虚构作品中 , 是通过例子和明喻;在小说中,是通过情节和隐喻 。他声称自己不太懂小说写作技巧 。然而,因为阿西莫夫不是一个假装谦虚的人——当然不是一个真正谦虚的人,他补充道:他所谓的信息匮乏,是与他对其他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理解相比较的 。阿西莫夫的故事技巧娴熟 , 虽然他的写作偶尔会透露出他原来的专业背景 。
阿西莫夫的影响力——他自己曾说自己只是个小作家——产生于1941年,当时他为坎贝尔创作了第一部机器人故事《推理》 。阿西莫夫说,坎贝尔在接受他的故事后整理了机器人三定律,并提出这三定律其实隐含在他的故事中:
根据这些规律,阿西莫夫写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关于这些规律之间冲突的故事,但现在其他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得不考虑逻辑的机器人情节 , 不能只写像《弗兰肯斯坦的怪物》这样非理性的传统恐怖小说 。写作不仅仅是构建一个故事 。现在的作家必须让自己构思的故事有逻辑,就像一个谨慎的人通常会做的那样 , 考虑的问题会是单靠谨慎无法预测的事情 。
从广义上讲,科幻小说本身变得更有逻辑性 。科学告诉科幻作家,他们受够了那些古老的神话和浪漫的传说 。在科学和科学文化中,以及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中,也有传说、戏剧场景和神话 。
【阿西莫夫日暮读后感 阿西莫夫日暮】阿西莫夫1941年发表在《新奇科幻》上的短篇小说《日落》是这种精神的又一体现 。它的灵感来自爱默生的诗 , 但它实际上表达的是:“去死吧,诗——如果人们每一千年只能眼冒金星一次,那是因为天空中总有六个太阳在闪耀空 , 星星能让人在恐慌中疯狂 。”
1942年,在吉本《罗马帝国的兴衰》的影响下,阿西莫夫开始按照自己的逻辑构想未来 。从一部名为《基地》的中篇小说开始,阿西莫夫创作了一系列中篇小说,追溯了阿泰空人类帝国的未来历史 , 以及一门名为心理史学的科学的发展历程,这门科学可以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四十年前说过,社会学不可能成功,因为社会学家无法调查足够多的人来证明他们的预测是有效的 。阿西莫夫将他的历史投射到人类已经包括整个银河系的未来 , 因此他的心理史学可以基于更大的人口基数 。阿西莫夫将“心理史学”定义为:
数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人类群体对特定社会和经济刺激的反应...各种定义中隐含着一个假设,即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总数必须足够大,才能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此外,还有一个必要的假设,那就是那些群体中必须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心理历史分析的样本 , 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反应都是真正随机的 。......
后来,阿西莫夫在《基地》(1951)、《基地与帝国》(1952)和《第二基地》(1953)三本独立的书中,探讨了心理史学可能带来的合理后果 , 因为心理史学具有在几乎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预测未来的功能 。小说中,心理史学的发明者哈里·谢顿预言人类建立的银河帝国即将衰落 。为了加快银河帝国的重建,将帝国衰落后的黑暗时代从3万年缩短到1000年 , 他建立了两个“基地” 。在《基地》中,被带上审判台的谢顿总结了当时的历史形势和基地的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