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是开始的意思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 。端者 , 初也 。”每月有三个五日 , 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 , 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 , 第五个月正是“午月” 。古人常把“五日”写成“午日” , 所以 , “端五”可以写成“端午” 。到了唐代 , 因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 , 为避 “五”字讳 , 由当时的宰相宋璟提议 , 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因古人又常把“午时”当做“阳辰” , 于是端午又可称“端阳” 。》》推荐: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 说法甚多 , 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 , 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 , 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 , 端午的起源 , 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 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 ,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 , 已广泛深入人心 , 故人们“惜而哀之 , 世论其辞 , 以相传焉” , 因此 , 纪念屈原之说 , 影响最广最深 , 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 , 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 , 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端午节
时至今日 , 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端午节 , 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 , 是为纪念2000多年前 , 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 , 22岁时 , 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 , 辅佐楚怀王 。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 , 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 , 于公元前278年(诗人62岁 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 , 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 , 已不见踪影 。这便形成了每 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 。
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 ,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之后 , 人们每年这个时候 , 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 。据说东汉初年 , 长沙有个名叫 区曲的人 , 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 , 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 , 都让蛟龙吃掉了 , 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筒里 , 或用芦叶包裹好 , 再用五彩丝 缠好 , 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 。”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 , 据说就是这一缘故 。此后 , 历代沿袭下来 , 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 风俗 。
细解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龙舟竞渡是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之一 。在汨罗江畔 , 每年端午都要举行隆重竞渡仪式 。人们穿着新装 , 扶老挈幼 , 先到屈子庙朝拜 , 还抬着龙头祭庙 , 然后才挂灯下水 。竞赛以鸣炮为号 , 一声炮响 , 船似箭发 , 雪浪摇空 , 彩旗飘舞 , 万人喝彩 。
我国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 , 很早就传入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南洋一带侨居的华侨 , 每到端午 , 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赛龙舟”活动 。近年来更在欧 美各国及澳大利亚得到开展 。香港从1976年起还每年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 , 使其变成了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比赛项目 。
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赛龙舟”的习俗 。尤其在南国水乡 , 每到端午节 , 总要举行龙舟竞渡的盛会 。千百年来 , 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 , 它起源于人民对伟大的爱国主 义诗人屈原的怀念 。但此外 , 各地区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传说多达十几种 。有一种说法认为赛龙船是为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的 。
推荐阅读
- 最火的十大小吃加盟 串串香加盟店
-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作者是谁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什么意思
- 女生学什么专业最吃香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 身怎么读 身怎么读拼音
- 满级璀璨的火元素石增加多少防御 拳皇98OL手游4.12每日一题答案
- 办理准生证需要什么手续
- 选购眼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选购眼罩有什么注意事项
- 红薯饵块粑粑怎么做 红薯饵块粑粑如何做
- 太平洋彼岸电影 太平轮·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