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郑和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 他有勇气继承父辈和祖先的遗志,敢于探索 。因此 , 他欣然接受命令 , 积极准备 。在朱迪的大力支持下 , 组织了包括中小型船只在内的62艘大船,共计200多艘的庞大船队 。使团有两万多人,除了负责保卫的士兵,还有很多水兵 。
船上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员,如火轮船长(负责指南针)、舵手(舵手)、军事工匠、民间工匠(负责修理弓箭、器械),还有翻译、处理谈判事务的“行人”、医生、伙伴、簿记员等等 。每艘船都载有粮食、淡水、盐、茶、酒等备用日用品,以及用于贸易交换的铜钱、绸缎、织锦、瓷器、铁器和其他各种货物 。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风和日丽 。朝霞与海浪相映,鼓声阵阵,海浪拍打着海岸 。郑和船队首航起航,船队从苏州刘家岗出发 , 驶向福建长乐 。然后借助海上的信风,驶出闽江口的芜湖门,驶向浩瀚的海洋 。真的叫做“云帆高 , 群星日夜奔腾” 。
【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详情揭秘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船队首航到占城,然后到爪哇岛的苏鲁玛伊,再到苏门答腊岛南部的老港口 。后来从旧港到马来亚半岛西岸的曼拉贾(马六甲) 。郑和就是在这里建立据点,修建仓库,驻扎军营,从事休养生息 。从那里向西北到苏门答腊岛北部的苏门答腊岛(后称亚齐),再向西航行到锡兰山(即锡兰岛),然后向北绕过印度半岛南端,到达居伦(今印度西南海岸阿勒皮一带)、克志(今印度西南海岸科钦一带)、古里(今印度西南海岸克泽柯德一带)等地 。最后 , 在永乐五年(1400年)
此后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个朝代 , 历时29年七下西洋 。在东南亚、印度洋沿岸、非洲东海岸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现 。它的航线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 , 穿越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最远到达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 。
郑和最后一次远航是在宣德七年(1432年),是最长的一次航行 , 经历了很多国家 。船队从南京下关龙湾起航,到达古里后派出小分队朝觐麦加,于宣德八年(1433年)回国 。在世界航海史上,比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和瓦斯科·达·伽马发现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 。
郑和当时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不久就病逝了 。
在连续的七次下西洋中,一支庞大的船队航行在茫茫大海中 。通过多次实践和仔细观察,他们终于掌握了汛期、季风、洋流等自然规律 。他们白天用罗盘导航,晚上用“持星术”测距离,也就是龚珍在《西番国志》里说的:“观日月升降辨物;针浮于水,指向船” 。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记录,他们对所有的针航线、航行时间、停泊地点、暗礁、浅滩、急流等进行了细致的标注、说明和标绘 。,并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航海图和针位图(失传),这是15世纪初中国对世界海洋地理学的巨大贡献 。
此外,当时跟随郑和下西洋并担任“将官”(即翻译)的马欢、费信、龚珍等人 , 也留下了有关航行、所到国家风土人情、山川河流、当地居民生产生活资料等书籍 。费信写了《群星摩擦而胜》,马欢写了《英雅而胜》,龚珍写了《西郭帆志》 。这些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外文出版 , 并广为流传 。它们成为中外学者学习和研究航海知识、航运史和西方国家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 。
作为郑和和明朝的使者,他肩负着广交朋友的重要使命 。所以,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很重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做到“入境必问许可,入境必问风俗” 。他还拜访当地的酋长和国王,并给他们礼物 , 以显示他在贸易和友谊方面的诚意 。因此,郑和一行所到之处,也都受到了友好热情的接待 。
比如郑和第一次航行到占城时 , 当地国王带领大小首领盛装出席,举行盛大仪式欢迎郑和率领的船队到来 。郑和的随行人员后弦到达邦格拉(今孟加拉)时,国王特地派了1000多人到查迪港迎接 , 然后用大象把他带到宫殿里 。国王亲自主持欢迎仪式,双方互赠礼物 。国王还特意为中国客人举办了一场盛宴,可谓“非常慷慨” 。
再比如第四次下西洋(1416-1419年),郑和来到非洲的木古图舒(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在那里见到了那个国家的国王,受到国王的宴请 。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 。是明朝皇帝郑和送给国王和公主的 , 后来都交给了国王 。国王非常高兴 。郑和启程回国时,专门派使节随船访华,并赠送了许多明朝皇帝的非洲特产 , 如马哈鲁(长颈鹿,中国古代称麒麟)、华福鲁(斑马)、驼鸡(鸵鸟)等 。,作为朝贡贸易礼品 。
推荐阅读
- 办公室适合养什么小盆栽 办公室适合放什么养的盆栽
- 什么是镭射净肤呢
- 婆媳关系处理 关键在老公怎么做
- 如何自制营养爽滑鸡蛋汤 如何制作营养爽滑鸡蛋汤
- 电表怎么看用了多少度
- 戈姓氏怎么读 戈姓氏的正确读音
- 面粉为什么要发酵
- 猪肚炒青椒的做法
- 2022中秋赏月寓意着什么_中秋节传统活动步骤 2022中秋赏月寓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