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灌肠后患者死亡,赔偿48万!这些细节医护要警惕!
让法律更懂医疗让医疗更懂法律
近日,澎湃新闻报道了一起医务人员在给患者行灌肠过程中诊疗失误导致其死亡的案例,引发圈内关注 。
灌肠导致直肠破裂,69岁老人身亡
事情经过:
2018年11月27日,69岁的向翠英女士因突发腹痛、排便困难,被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中医院收治入院,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冠心病、慢性胃炎 。
11月29日,医院曾对向翠英进行肥皂水灌肠治疗一次 。据患者女儿回忆,此后5天,其母亲在医院进行打点滴、艾灸等“保守治疗”,还打了止痛针 。
12月3日,向翠英病情恶化,转至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实施紧急手术 。手术记录显示,患者体内的直肠已经破裂,破口直径约0.4厘米;出现弥漫性腹膜炎 。术后,向翠英诊断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 。
12月5日,老人抢救无效死亡 。
澎湃新闻从医患双方了解到,2019年3月,洪江区中医院和向翠英家属达成协议,由院方赔偿医疗、丧葬等费用共48万元 。
后经该院院长证实,医院4名医护人员已受行政处罚和内部处分,其中主治医生被停止医师执业一年,免去外科副主任职务,取消三年内高级职称参评资格,扣罚3万多元,取消人才津贴;护士停止执业一年;值班医生被予以警告,扣除一年绩效工资;外科主任亦被警告并扣绩效工资 。
灌肠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从案件性质来看,该医疗事故属于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 。而灌肠这项操作是临床医务人员经常要用到的诊疗手段,无论是基层医务人员还是大医院医务工作者都应该驾轻就熟 。
老年患者是特殊人群,对其实施灌肠术,如果忽视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关键时刻容易酿成大错,对咱们基层医生来说尤其应该警惕 。
笔者根据临床专家一些指导意见,为大家整理了老年人灌肠最容易出现的几种并发症,平时接诊患者并需要对其实行灌肠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这些细节 。
根据灌肠目的,我们将灌肠可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 。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大量不保留灌肠,主要用于解除便秘、肠胀气;清洁肠道;稀释并清除有害物质以及为高热患者降温 。
在实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包括: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 电解质紊乱、虚脱、肠道感染、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擦伤等 。
出现并发症,基层医生应该这么做
不同的并发症有哪些临床表现,应该如何处理措施,笔者为大家整理如下 。
1、肠道黏膜损伤
临床表现:
肛门疼痛,排便时加剧,伴局部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粪便带血丝;甚至排便困难 。
【灌肠|灌肠后患者死亡,赔偿48万!这些细节医护要警惕!】处理措施:
(1)患者肛门疼痛时,暂停灌肠 。
(2)疼痛轻者,嘱全身放松,帮助其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疼痛剧烈者,立即予以对症处理,一旦发生肠出血按肠出血处理 。
2、肠道出血
临床表现:
肛门滴血或排便带有血丝、血凝块 。
处理措施:
(1)患者一旦出现脉搏快、面色苍白、大汗、剧烈腹痛、心慌气促,可能发生了肠道剧烈痉挛或出血,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嘱患者平卧 。
(2)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腹部情况,如发生肠穿孔、肠破裂、按肠穿孔、肠破裂处理 。
(3)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根据病情遵医嘱应用相应的止血药物或局部治疗 。
3、肠穿孔、肠破裂
临床表现:
灌肠过程中患者突然觉得腹胀、腹痛,查体腹部有压痛或反跳痛 。腹部 B 超可发现腹腔积液 。
推荐阅读
- 医生|医生不知“克感敏”,被患者质疑素养不行……这次我站患者!
- 肺癌|肺癌的一种特殊转移形式,有时会误诊为间质性肺炎,预后很差
- 低密度脂蛋白|吃他汀后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6,可以减量吗?结合实际病例说清楚
- 尿毒症|符合4个标准的人,肌酐升高后也不有担心尿毒症
- 减肥|妹子极端节食运动减肥,15个月减了140斤,然后事情就开始不对了……
- 预防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福音要来了?mRNA疫苗开始临床试验,治愈或不再是幻想
- 滤泡性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新希望!广东首张奥妥珠单抗药物处方落地
- 骨科|郑州市六院骨科主任被举报后续:五倍罚款
- 多不饱和脂肪酸|那些长期吃素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 新冠|新冠最全后遗症曝光!这个病毒没你想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