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JINS,眼镜界的优衣库如何炼成?( 三 )
不难发现,视光师其实是一个需要很多知识储备且很有前景的职业 。而中国大多数眼镜店的验光师往往接受培训2-3个月即可上岗,甚至一部分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从业者水平良莠不齐,更别提准入门槛较低了 。
这正是卖方市场链条中的一环:消费者对验光的不重视,使得眼镜门店需要对顾客的其他需求作出即时、快速的反应,「验光」的地位进而降低 。
由此可见,能把验光服务标准化,并且形成高标准和强品牌认知的眼镜店才能胜出 。
《体验式营销》作者Bernd Schmitt认为,只是强调品牌的特性和性价比是无法在相似的产品中独占鳌头的,只有提供顾客真正渴望的体验,方能胜出 。
一次畅快的体验来自于「参与」,让消费者可以亲自摸到、碰到、闻到;其次则是「感受」,通过文章和影像来提供「前人的体验」,使得潜在的顾客产生想要拥有的情绪 。
03 JINS 如何成为「眼镜届的优衣库」在眼镜行业的发展浪潮里,「快时尚」眼镜品牌在供应链上有着革命性的更新 。
在地理位置上,它们从传统的沿街店铺里走出去,来到了大型购物中心里;在数字化上,它们有着响应更快速的网络销售体系,线上配镜流程也比传统眼镜店流畅得多 。
而更关键的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眼镜的价格更加透明化了,这就减少了服务和沟通的成本 。
比如,当你走进JINS,配眼镜的流程其实是被视觉化到每一块区域的 。线条分明的木质结构,会为整个店铺空间增加一种工业的秩序感 。
这种工业化的气息会营造出一种「工厂」的氛围——眼镜好像还没有制作完成,消费者本身正是参与制造的一环 。像是来到生产流水线,直到把钞票两手一交,眼镜才「出炉」 。
这就是前文提到的「体验式营销」 。
恣意地试戴各种镜架,这对于社恐患者来说恐怕是巨大的福音 。没有围绕左右的销售人员,消费者或许可以更自如地购物 。
服装巨头GAP在1986年提出了SPA模式,即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 。这种垂直整合型销售形式在之后由优衣库成功运用并且推广 。
在创建初期,JINS的价格是对手的1/4,镜架材料重量是一般镜架的1/3,而店面陈列镜架的选择比传统眼镜店多出1/2 。
这种品类丰富的「大店」政策就类似优衣库的SPA模式,设计和零售环节由自己把关,而深度参与生产环节 。
比如,JINS 1.74非球面规格的镜片由深圳明达眼镜代工,从而大幅度压缩了物流费用和时间成本 。
文章图片
将生产环节交给供应商,则最大限度的地降低了需求预测的风险,供货速度也可以实现快速反应 。
一个事实是,高性价比的产品永远可以获得青睐 。对于高性价比的追求同样存在于新零售浪潮中 。无论是视光服务还是线下门店透明化的扩张,商家都应该围绕「眼睛」努力——眼镜行业还在求索当中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