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JINS,眼镜界的优衣库如何炼成?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JINS官网
文 | BBB研究所,作者 | 银瀑布,编辑 | 吴怼怼快时尚服饰节节败退,快时尚眼镜品牌却一路高歌 。
这边「木九十」一年狂卖20亿,那边核心商圈也必现JINS的身影 。
眼镜品牌能做得这么好,最主要的原因必然是来自于近视人群的增长 。世卫组织2018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持续居世界第1位 。
成年人用眼过度同样会近视,所以从学生的两年一换,到成年人的一年两换,眼镜行业的繁荣同样也有「消费习惯」的加持 。不断提升的复购率,正在抬高眼镜行业的天花板 。
01 新的战场对于打造眼镜王国的JINS来说,中国是一个足够让人兴奋的战场 。
11年前,JINS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随后进入中国台湾、美国、中国香港、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
2011年对于JINS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当时的日本眼镜市场处于一种逐渐萎缩的状态:市场规模从2001年的6000亿日元缩减至4000亿日元,10年少了两千亿 。此时的JINS决定把目标客户从「矫正视力」到「有眼睛的人」 。
从2013年开始,JINS单店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滑,公司利润率仅小幅上升 。此后的几年,JINS的毛利率都稳定在75%左右,2020年毛利率小幅上升至77.5% 。

文章图片
在这其中,盈利的增长主要还是靠门店数量的扩张,从而打开新的商业空间 。
截至2018年,JINS在日本本地开店增速放缓至6-8%,但在中国大陆的开店数量依然保持着25-30%的增长 。截至2021年8月,JINS在日本本土有428家门店,中国大陆的眼镜店铺数量为170家,美国为5家,中国台湾为33家——中国无疑是JINS最大的海外市场 。
除了开店速度之外,独特新颖的销售策划也助力了JINS在中国的布局 。JINS会和一些大热IP推出联名款,比如纸胶带品牌MT、动画《海贼王》、《宝可梦》和《美少女战士》,以及女装品牌NICE CLAUP、earth music & ecology等等 。
同时JINS也发力高端产品线J of JINS和帮助用户提高注意力的可穿戴眼镜JINS MEME 。J of JINS系列的的售价在1800-6800元人民币之间,眼镜全部由工人手工制成 。
不同属性品牌的联名和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线,强化了眼镜的「饰品」属性,而弱化了其工具作用 。
这种可应用于多场景的价值,则增加了消费者复购和为品牌溢价买账的意愿 。
这就是眼镜的营销策略中,品牌们对于「定位」的拓展 。
JINS要「把眼镜卖给不带眼镜的人」,通过研发防蓝光的JINS PC系列,把目标群体进一步定位到非近视群体 。
所以在JINS的策略中,「快时尚」和「功能创新」是并驾齐驱的 。一方面,创造眼镜的配镜文化,让每个顾客至少拥有2-3副眼镜;另一方面在功能创新上稳扎稳打,推出防蓝光、保湿、阻挡PM2.5和花粉等超微颗粒的功能性护目镜 。
据JINS财报披露,目前JINS一般的营收都来自功能性眼镜的贡献,这之中要谈的,当然绕不开「镜片」 。
02 错位的低成本JINS在各类的采访都提到,眼镜是日本设计、中国制造 。而国内镜片的标配则由凯米代工,也有部分镜片生产商来自豪雅、明月镜片、苏明达等等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