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为什么你手里的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了?( 三 )


2021年4月1日,怪兽充电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当天公司股价一度达到了21.29亿美元,成为了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而为了应对怪兽充电上市后带来的压力,街电和搜电在2021年5月6日完成了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定名为“竹芒科技” 。“三电一兽”摇身一变成了“小竹兽” 。

  • 模式变化:集体提价、寻求第二曲线
渠道为王、点位为王,共享充电宝操盘手们对此心知肚明 。
在发展初期,通过多次融资、不断扩张新点位、占领CBD核心位置,并以极低的租赁价格养成消费者习惯,占领消费者心智是一条合理的路径 。现如今,人流量多的地方早已被抢占一空,各家增长陷入停滞 。集体提价成了一致的共识,或许也是它们当前的唯一出路 。品牌的底气在于,电量对手机来说是刚需,而手机对现代人来说也是刚需,大多数人因麻烦还是不会选择自带充电宝 。即使涨了价,多数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还是得使用共享充电宝 。
但也有大量的消费者不再愿意为共享充电宝买单 。对此,品牌的应对方式之一是提高营销占比 。2021年,怪兽充电收入35.85亿,同比增长27%;毛利率84%,营销费用占收入比重82%,全年净利润亏损1.25亿 。回看20年,营销费用占收入比重76%,19年,营销费用占比67% 。在如此激烈的战役之中,怪兽充电21年营收仍有所增长,背后离不开租金提价,一切再度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
此外,充电宝的产品服务缺乏技术壁垒、同质化严重,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品牌的核心产品充电宝仅仅由外壳、电芯和控制电路板三部分组成,有的充电宝成本单价甚至不到30元 。消费者随便走到一个共享充电宝的机柜前,只需重复三个步骤:扫码、付款、租借 。每一个产品都是一样地能够支持三种充电线,拥有一样的充电容量和充电速度 。人们急切地想要租借一个充电宝时,不会为了某个品牌而特意绕路,只会选择离自己最近的 。使用完成后轻轻插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
如果说疫情早期的市场对共享这一模式还抱有幻想的话,后疫情时代下的种种新常态则让人不得不对共享产生怀疑 。品牌和团队们把共享充电宝包装成互联网项目时,我们不妨去看看它们运营的商业本质——重运营、重精细化,充电宝更像是一门生意 。
当我们把充电宝和奶茶业态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两者的商业逻辑其实一脉相承,区别在于充电宝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打一个比方,喜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8亿,公司市值55亿;怪兽充电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亿,公司市值2.5亿美金 。去掉系统性风险后,二级市场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回归商业本质,这就是一门生意,没有互联网溢价的生意 。充电宝想要赚钱,需要牢牢把控的是核心商圈的核心位置 。
诚然,品牌不是没想过发展第二曲线 。21年上半年,正值投资人疯狂砸钱消费品牌,怪兽团队也瞄准了这个风口,开发了白酒品牌“开欢” 。仰仗着60多万个网点及2亿多名用户,操练起了第二曲线,但一年过去了,未见口碑和销量发展 。
03、充电宝路在何方
  • 死局?
时至今日,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似乎迎来了“至暗时刻” 。
作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的怪兽充电没能保持当年的“巅峰状态” 。其股价表现持续萎靡,股价较最高点已经跌去了超八成,2021年年报净亏损1.25亿元 。
另一家小电科技,近日也被曝出预计裁员约2000人,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0%,且未承诺赔偿,并且此前小电科技还曾两度上市失败 。搜电与街电合并而成的“竹芒科技”情况也不容乐观,频频传出市场部员工被裁的消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