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国产手机激战子品牌( 二 )


一直按兵不动的vivo,终在2019年姗姗来迟,设立的子品牌iQOO,开局就盯上了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9系列,2698元的价格也比小米9刚好低上1元 。
至此,所有国产手机旗下,都至少拥有了一个“为性价比而生”的子品牌 。
也是从2018年前后开始,有了专攻性价比的子品牌抢市场,小米,OPPO,vivo们有了底气,开始齐刷刷地以自有品牌进一步冲击高端 。小米10的定价比小米9高出一千余元,OPPO重启Find系列,vivo也将X和NEX两大中高端系列产品价格再度上探 。
而对于子品牌自身来说,打出“性价比”的第一张牌只是开始,完成了为母公司攻占市场的初期使命,它们注定将要面临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
子品牌们成长的烦恼作为最早以子品牌姿态征战手机市场的两个品牌,红米和荣耀最早以性价比打出名堂,也一度统治了中低端手机市场,被视为子品牌中的“一生之敌” 。
两家公司屡有龃龉,线下海报措辞有过“巧合撞车”,线上高管嘴仗频频 。但你争我抢之下,红米和荣耀也不过是谁坐第一和第二的区别,魅蓝等追随者从未威胁到两家子品牌中低端市场的“王者”地位 。
不过,坐稳了中低端的红米和荣耀手机,也为使用这两个品牌的年轻消费者留下了固化的“廉价”印象,带来了较低的用户留存度 。
大学时用着红米Note3的杨明就告诉我,他当年购买这款一千出头的红米手机,就是因为便宜好用 。毕业后找到工作后,有了收入,他很快花三千多元换了一个iPhone 7,之后换过新iPhone,也换过华为,但没有再考虑红米 。
而我刚工作时还用着荣耀5X的同事姚骏,两三年前就在朋友圈里发出了华为Mate系列的开箱,以此完成了收入增长后的“消费升级” 。
这也是靠性价比起家的子品牌们普遍要面对的问题,他们所吸引来的年轻用户群体量,除非出现大的产品问题,整体规模上是相对稳定的 。
但用户们也是理性的,性价比打不出品牌效应和认同度 。由于对性能的注重和成本的控制,红米、荣耀的手机在设计,品质感上相对大厂产品都有着明显的欠缺,更无法满足用户们成长起来后的进一步需求 。
一拨老用户走了,一拨新用户再来,周而复始,以此为基本盘的业务难免会遭遇增长瓶颈 。
红米历代相关通稿中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的红米Note1创下2753万台的销量纪录后,红米Note3,Note4,Note5和Note7多个系列的销量始终在2500万左右徘徊,直到2019年的红米Note8系列,才凭借质感上的提升突破了3000万的瓶颈 。
投稿|国产手机激战子品牌
文章图片

红米Note手机历代销量 奇偶派制图
不过,对红米和荣耀来说,他们至少还有着几千万台销量的基本盘,虽然更进一步有些困难,但总归能保证品牌的留存 。
而对于其他早期没有入局,也未在性价比用户心中形成较高认知度的子品牌们来说,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留给他们的容错空间并不多 。
魅族旗下的魅蓝,就是犯错的子品牌之一 。
开过魅族专卖店的郑军告诉奇偶派(jioupai),2017年魅族还卖得动的时候,“店里卖出去十台,九台都是魅蓝” 。同年的销售数据显示,魅蓝手机销量超过1500万台,占整个魅族2000万销量的80%左右 。
到了2018年,出于追求利润的原因,魅蓝新机型6T的性价比下滑,相对竞品优势不足,销量遭遇滑铁卢,随后当时的魅族CEO黄章以此为由,将魅蓝子品牌废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