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车路协同赛道复苏,百度、蘑菇车联们如何完成Robotaxi大业?( 二 )


新年伊始,特斯拉接连在不同国家碰壁,让大家不得不怀疑,Autopilot确实存在不安全因素,以后面临的审查可能还会更加严格 。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如果连特斯拉都难以在经济性与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其他新势力只怕是更加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此看来,在单车智能这条技术路线上,高阶自动驾驶的全面落地似乎遥遥无期 。
从融资方面来看,Waymo背靠谷歌,融资能力依旧很强,但其他自动驾驶独角兽就没这么好的命,不得不通过转型末端物流、干线物流等商用、低速场景 。例如,毫末智行选择量产车自动驾驶和末端无人配送并行的战略,希迪智驾发力布局干线物流和无人矿卡,都是在谋求更容易落地的商业模式 。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自动驾驶无论怎么发展,车企都是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厂商始终是维系自动驾驶各个参与方的纽带,然而面对无人驾驶领域激烈的竞争,老牌车企却开始“打退堂鼓” 。
例如,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裁减近70名工程师,放慢了自动驾驶研发的步伐,奔驰更是表示,“目前还无法通过Robotaxi取得较大的利润,所以将暂时告别了作为移动服务提供商的想法 。”
另一个更值得关注的迹象是,坚持单车智能的车企开始有“抱团取暖”的倾向 。
在特斯拉发布2021年四季度财报后,马斯克召开业绩说明电话会时,强调FSD的用词是“重要性和价值潜力” 。随后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将向其它车企开放FSD” 。
在马斯克看来,其他车企要想通过自研达到特斯拉FSD的智能水准,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既然FSD是引以为豪的独家技术,却舍得向其它车企开始开放,或许意味着特斯拉无力凭借自身力量杀出一个黎明 。
在谈擎说AI看来,从务实的角度看,马斯克此举是通过构建同道企业圈子,证明单车智能技术路线仍值得坚持下去,从而让自己订阅式自动驾驶服务更保值 。然而,分享宝贵技术换取行业认同的做法,或许也透露出担心FSD沦为“技术孤岛”的隐忧 。
车路协同冬去春来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的两条技术路线,单车智能在特斯拉、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带动下,在技术上已经遥遥领先,车路协同因为得不到巨头们的青睐而被“雪藏” 。然而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不温不火的赛道正在焕发出活力 。
第一,车路协同玩家融资开始增多 。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获得两轮融资星云互联,蘑菇车联也在2021年9月获得腾讯、京东投资,自动驾驶项目累计签约金额已达数十亿元,其“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方案上在衡阳试点实际落地,并在北京、上海、四川、贵州、云南等落地测试及运营;希迪智驾则在去年1月、4月连续拿到了总金额为7亿的两次融资,其核心模式为 “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大方案 。
第二,由政府主导、统一标准下的商业模式正在构建 。
车路协同的项目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是需要政府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升级,因为政府、车厂、公路运营单位等多方诉求并不一致,难以产生短周期的、闭环的经济效益,所以以往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如今看来,这种产业链不完整的窘况也有了改观 。
据天眼查显示,去年中智行和中国电信、苏州市合资成立由国有资产主导的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重要的标准化路端智能设施(RSU)推进环节之一 。
投稿|车路协同赛道复苏,百度、蘑菇车联们如何完成Robotaxi大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