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天价片酬”消失后,国产剧会更好看吗?( 四 )


另外,对于编剧行业的人才培养,《规划》则特别提到了“高度重视青年创作人才培养使用,在创作生产实践中锻炼优秀青年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支持青年创作人才挑大梁”,同时“鼓励主创人员到基层‘下生活’,积累创作素材”,这既是好的信号,同时也给创作者们敲响了警钟 。特别是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需要避免“悬浮”和“架空”的内容 。
投稿|“天价片酬”消失后,国产剧会更好看吗?
文章图片

《规划》内容截图
剧本属于前期工作,而数据评估则是后期工作 。多年以来,收视率造假现象一直是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
金盾影视中心主任、《人民的名义》制片人李学政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90%以上的电视剧都存在买收视率的情况,收视率造假是困扰影视行业的一颗大毒瘤 。”
他指出,目前常见的造假方式有两种:一是污染样本户,二是篡改数据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有越来越多的影视机构和数据公司加入造假行列,或成为卫视造假的帮凶,或直接沦为造假的主谋 。在这种情况下,剧方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不得不花费巨大数额的资金购买收视率 。
为了祛除劣币,2019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通过建立大数据系统、发布统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举措,以解决收视率造假的问题 。
《规划》则进一步指出:“加强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应用推广,规范电视剧收视数据调查和发布秩序,解决电视剧收视调查突出问题,推动数据统计调查分析和电视剧综合评价机制有机结合 。”
投稿|“天价片酬”消失后,国产剧会更好看吗?
文章图片

《规划》内容截图
在这背后,是解决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两个明确方向:其一,是通过对CVB的强力推广,使其成为全行业统一的收视标准;其二,是摆脱“唯收视率”的固有思想,建立更综合、更多元的评价体系 。
提上日程的标准化无论是限片酬还是突出编剧的地位,最终指向的都是提升行业的标准化 。对亟待提升效率的剧集行业来说,除了上述内容,提升方向还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剧组流程标准化、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 。
毕竟长久以来,部分剧组技术人员在整体从业素质水平上的参差不齐,也限制了作品的表达 。
【投稿|“天价片酬”消失后,国产剧会更好看吗?】一位编剧就曾与毒眸聊起一场戏的“悬浮化”过程——当天的戏是拍一个部门的庆功宴,道具去厨房点菜,点了一桌子绿色的菜和绿色的啤酒瓶,毫无美感 。“摆上来之后导演都傻了,这是什么东西?这是庆功宴吗?肉都没有 。那个剧组里,导演每天都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与这种不专业的对抗上 。”
这暴露了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国内影视行业的基层工种,始终缺乏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岗位标准 。早在2016年时冯小刚就直言,电影行业需要自己的“蓝翔技校” 。“我有时候觉得,一个摄制组除了主创,其他都是民工 。我们特别需要培养怎样架一个升降机,怎样正确的装灯打灯,录音助理、服装化妆道具这方面的人 。我们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培养这样的人 。”
凡影咨询创始合伙人王义之也在2020年的秋交会影视人才发展论坛上提到,当前影视行业标准数量少、空白地带多的现状直接导致了诸多行业问题,比如缺少岗位标准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定价;缺少人才标准,导致行业生产效率低下;缺少安全生产标准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