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粤语不能对应汉字,而普通话能,粤语与汉语是什么关系?


说反了 。众多语言当中只有粤语能对应所有的汉字 。而普通话还不是汉语 。请看:
白话(粤语)就是我们汉族人始祖语、五千年前仓颉造字后至宋朝四千多年里中国历朝历代的通用语言 。语言学家已证实《切韵》、《唐韵》和《广韵》这隋朝唐朝和宋朝三本的发音字典 。就和今天的粤语发音高度吻合 。这就是说白话系隋唐宋三个朝代中国的语言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粤语区的日常用语同宋朝之前的日常用语一样和读唐诗宋词那么押韵的原因 。这也是外国大学为什么只研究粤语和普通话的原因 。外国人分别叫唐话和满语 。历史学家已经证实周朝就统一了语言 。当时叫雅语 。而周朝、春秋、战国、秦汉和隋朝唐朝宋朝又是一脉相承 。只不过期间分分合合 。史书上亦没有记载这段时间中原发生语音的变化 。所以白话就是雅语 。那雅语是不是盘古开天至周朝的语言呢?
今天我们终于解开了汉族语言千古之迷 。那就是二十一世纪(2O18年)语言学最伟大的发现:汉字不单表意 。音还表义还表感情 。通过粤语的发音就知道 。例如:前和后 。开和合 。快和慢 。当粤语讲前字时由前面发出 。即舌头和上腭之间发出(不是卷舌音) 。而后字是由后面声带发出;当讲开字时嘴立刻打开 。讲合字嘴即刻闭上;而快和慢这对反义词 。当你讲快字时把手放在离嘴三五寸远 。明显感到声未出气已到 。而讲慢字时 。手帖在嘴边越大声越沒有声流到 。这些动作都说明音同义 。汉语不仅仅只是字表意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多些字研究 。比如: 食和饭 。饮和水 。食和饮就是进饭和吞水的动作 。当然食比饮的闭合慢(饭比水难吞下);而饭和水就是嘴在碗边和杯边的动作 。饭的开口比水的开口大 。而读水字时嘴有点嘟 。又比如: 声和音(有开有合 。有前有后) 。走和行(走的正确用法是跑的意思 。所以走前面舌头处发出的急促音—— 又叫前单向 。行由后面的声带发出) 。长和短(在上腭与舌头处紧挨着发出两个音 。0.1毫米都是距离 。长是拖长的音 。短则短音) 。爆和炸(爆用嘴唇上下扩张表示 。没有气出 。炸用声流水平喷出表示) 。远和近(读远字时 。嘴嘟一喐 。示意远处 。近由后面的声带发出) 。牙和齿(牙由两边的大牙发出 。齿由前面的齿发出) 。耳和鼻(声流振耳振鼻) 。简单一点自己体会: 白和黑 。光和暗 。大和小 。上和下 。内和外 。出和入 。香和嗅 。呼和吸 。吹和气 。软和硬 。升和降 。笑和哭 。远和近 。洞、孔、窿、管 。住⑼隆⑴?。圆、方、平、扁、瘪 。嘴、舌、喉、胸、肺、心 。甜、酸、苦、辣、咸 。耳、鼻、头、颈 。咬和切 。正和歪 。好和坏 。左和右 。等等 。而北方话全部是开囗音 。毫无意义 。
最伟大的是我们的祖先还根据感情来设计汉字 。比如把好的、正面的都设计成开口音(好的才开怀): 美、靓、好、正等字 ;利用鼻孔能发出深沉、深情的声音 。把阴、森 、心、金等设计成闭合音 。例子:当同时用吓人的声音读阴森森三个字时 。白话明显比北方话恐怖;由于声带是本职所在 。所以声带可以发出强劲有力的声音——入声 。比如: 决、喝、系等字 。读《满江红》最后一句: 朝天阙 。入声字阙是多么有力 。说出了灭敌人的决心;在这里重点讲下语言学家从来没有提到的变音 (比入声更有感情):
即舌 头和上腭处发出的音叫变音 。又分前单向音、后单向音 和双向变音 。当舌头和上腭接触形成了后面的空腔 。就好似压强原理一样 。舌头一下喷出发出急激和鄙视声音(前单向音) 。比如: 走 。嗅;亦因舌头上升形成封闭 。当声带发出的声音顶回鼻孔、胸腔则分别发出激奋和难受的音 。第一 。当顶回到鼻孔则发出激动的音 。比如: 怒(后单向音) 。当用力读时 。怒从鼻孔“唔”出来 。即所谓的“气愤” 。犹如虎啸;第二 。当声流回流到胸腔时则令人难受 。比如: 难、困 。等等;最神奇的是舌头处可以发出一个字两种感情的音 。比如:死。当我们希望对方死时 。比如: “死你就去” 。舌头封闭后面形成空间 。死字由舌头处喷出 。痛快淋漓 。而当自己不幸时 。比如: “死了” 。读死字舌头尽量顶住上腭 。让声流回到胸膛而令人难受 。正因为存在耻(双向变音)、怒(后单向音)、恨(后单向音)、雪(入声)、阙(入声)等字 。当我们按书中的情境读《满江红》时 。悲伤、激动、愤怒等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手摸肩、胸、腹等部位 。明显感到动起来 。当然汉语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字表意 。这点只有在粤语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比如:阿(拉 。排泄时发出的a和e的音) 。返(回 。反方向走为回 。) 。企(站 。人止为立) 。等等 。所以字表意、音表义还表感情的粤语就是古汉语、汉族的始祖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