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了中国本草史研究的基础( 三 )


《后汉书·马援传》:“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尚老对自己做学问的要求十分严格,学术不成熟,不愿及时发表,要反复修改,翻看《<本草拾遗>辑释》序,可看到1973年10月23日初稿,2001年10月23日编定的落款,历时近30余年 。
与尚老交往的短短6年里,我所学到的除专业知识以外,更是一种尚老治学方式和对学术的执着;一种人格魅力和精神动力的源泉 。感谢尚老,感谢我的恩师,感谢我的忘年老友!斯人虽已去,教诲永存心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借用宋人梅尧臣“冬至感怀”聊表对尚老哀思之情,“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