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之战》日军是唐朝军队的4倍,为何最后输的那么惨?( 五 )


可见其受到的刺激有多大 。
和平 。永远不是靠讲道理讲出来的 。想要和平 。就要拿出实力 。让那些有野心的势力知道疼了 。双方才能打出了共识 。和平自然就来了 。
白江口之战 。打出了大唐的威名 。让周边国家都意识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这才有了后来的万国来朝 。以及很长一段时间的太平盛世 。
其他观点:
五世纪中前期 。朝鲜半岛上高句丽(高句丽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并非后来的高丽)、百济和新罗(韩国古代国家)三国鼎立 。三国皆欲统一朝鲜半岛 。故而三国之间的关系显得极为微妙 。时友时敌 。新罗最初与高句丽结盟以对付百济 。百济因受此威胁 。转而向与其有较长时期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倭国(即日本)寻求援助 。而倭国亦希望通过百济以达到其扩张势力的意图 。于是 。两国结盟 。因新罗受到百济的攻击 。丢失30座城池 。抵挡不住转而向大唐求助 。大唐最后出兵帮助新罗灭掉了百济 。唐军班师回朝后 。百济的太子即刻反叛 。并请来倭军来与唐军决战 。
公元663年 。倭军携战船400余艘与唐军13万人战船120艘 。在韩国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 。
八月二十七日 。倭与百济水军四万余人(倭水军四万 。百济水军五千) 。乘坐一千多艘战船抵达白江口 。双方水军于此遭遇 。倭与百济水军经过简单布阵之后 。率先冲向唐新水军水阵 。由于唐军船皆是艨艟巨舰 。舰大而坚利于防守 。而倭军船多是舢板小舰 。船小而薄弱不利于攻坚 。双方战船一经接触 。倭与百济水军立刻便处于下风 。倭与百济水军在统率的命令下 。慌忙将战船撤回 。并重新整队布阵 。与唐新水军继续对峙 。但此时 。唐新水军并没有乘胜追击 。而是立刻重整水阵坚守 。
八月二十八日 。经过一夜重整的双方水军继续鏖战 。倭与百济水军统率们总结前一日的败退原因 。认为“我等争先 。彼应自退” 。于是 。倭与百济水军统率们遂各领一队战船 。争先恐后毫无次序地冲向早已列成阵势坚守的唐新水军 。倭与百济水军首先进击唐新水军中军巨舰 。意图将唐新水军由中军为突破点分割为两部 。并分别加以围困 。然后歼灭之 。
唐新水军统率刘仁轨等见此形势 。遂命令唐新水军自中军佯撤 。引诱倭与百济水军进入唐新水军水阵 。倭与百济水军不知其计 。争先恐后毫无次序地冲入唐新水军水阵 。待倭与百济水军完全进入之后 。唐新水军即由左右合围 。倭与百济水军被完全围困在水阵之中 。此时 。双方水军水战已进入胶着状态 。于此 。唐新水军凭借船高厚舰 。自上而下发射火箭 。倭与百济水军因舰小船薄 。纷纷中火燃烧 。水军军士纷纷弃船跳入海中 。又于海中中箭 。顿时海水被染红 。见此形势 。倭与百济水军统率于是命令向唐新水军舰船发射火箭 。无奈唐新水军船高舰厚 。虽然一处着火 。随即可以扑灭 。眼见发射火箭亦无作用 。倭与百济水军登时慌乱 。有的舰船不辨方向与唐新水军巨舰相撞 。即刻沉没 。军士死伤无数;有的舰船慌忙逃窜 。烟雾之中不分敌我 。竟然与己方船舰相撞 。亦即沉没 。军士亦死伤无数 。最终 。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 。统率战死 。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 。唐军大获全胜 。
白江口之战后 。日本认清了唐朝的实力 。开始致力于发展与唐关系 。目的在于吸收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成果 。而唐王朝也不计前嫌 。主动遣送白江口之战的日本俘虏回国 。并派遣在唐的日本留学生和学位僧回国 。借以改善两国的关系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 。中日关系又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对中日双方都有利 。

《白江口之战》日军是唐朝军队的4倍,为何最后输的那么惨?

文章插图
《白江口之战》日军是唐朝军队的4倍,为何最后输的那么惨?

文章插图
《白江口之战》日军是唐朝军队的4倍,为何最后输的那么惨?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白江口之战》日军是唐朝军队的4倍,为何最后输的那么惨?

文章插图
从史书上有关此战的记载看 。整场战役进程 。处处显示着唐军有以下特点:
士卒骁勇善战、斗志昂扬、求战欲强、敢打恶仗;统兵将领又特别擅长抓住战机 。敢于毫不犹豫的以少数精锐主动进攻 。并凭借强悍战斗力 。以少胜多 。击溃数倍之敌 。这就是唐军 。就是这样能打!
这也是日军虽有4倍兵力优势 。却仍遭惨败的主要原因 。他们与唐军比 。战斗力就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

推荐阅读